首页 >> 中医减肥

兰晓龙给观众呈现一个故事吗

中医减肥  2021年11月16日  浏览:2 次

两辆二轮摩托车在县道那卜至龙潭线陆意村路段发生碰撞 兰晓龙

曾成功推出《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编剧兰晓龙,近日又出新书《生死线》,同名电视剧也将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生死线》依然是军旅题材。“虽然三部作品有联系,但这部作品无论故事、时代,还是要表达的东西和前两部都不同。对我而言,最好的进步就是远离自己上一次作品。”兰晓龙说。

《生死线》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小城沽宁四个不同身份、职业、教养,性格也完全不同的男子的青春成长故事,亦是一幅平民英雄故事图景。四人联手打造了以“四道风”名字命名的抗日组织,引发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抗日游击故事。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被称为兰晓龙“军旅三部曲”,《生死线》其实最先写成。兰晓龙说:“许多观众曾被‘许三多精神’和龙文章式的灵魂所感动。但真正要寻找和探索这些精神和灵魂的起源,答案其实在《生死线》里。”

在曾三度演绎兰晓龙笔下角色的演员李晨看来:“兰晓龙总是给我们太多的不一样。”“不一样”,也正是兰晓龙留给熟悉他的人的印象;找寻“不一样”,也正是兰晓龙追求的目标。从当初创作《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开始,兰晓龙就在刻意地找与以前的自己、与市场不一样的东西。

对于兰晓龙而言,写军旅题材,成为军人,成为战友话剧团的编剧“纯属意外”。以前他总觉得把自己和军人形象联系起来,有点“荒诞”。兰晓龙个儿矮,偏瘦,光头,戴带框眼镜,爱穿休闲服,说话绝不一本正经,笑起来像葛优,不笑时又有点“邪恶”。他到哪儿都喜欢在书包里揣着书,莎士比亚作品和武侠书是他书包里的常客。朋友们也难以把特立独行的他与“军队”、“主旋律”这些一本正经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但没想到兰晓龙最后还真被战友话剧团录用了。就这样,他成了部队的人,开始军旅题材的创作。[NextPage]

《士兵突击》的蹿红,让兰晓龙始料未及。2005年,兰晓龙创作的话剧剧本《爱尔纳·突击》获老舍文学奖和曹禺戏剧奖。后来,他以这个话剧和自己的另一部小说《士兵》为基础,创作了《士兵突击》的剧本。但剧本刚出来时,看好它的人并不多。因为前几年古装剧、韩剧风靡荧屏,军旅题材想要从中突围,太难了。

但《士兵突击》做到了,兰晓龙也随即被冠以“金牌编剧”之称,他没有延续许三多式的故事,却选择创作了插科打诨、人物有点不靠谱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又赢得了观众和市场。

兰晓龙说,他创作之前并不预设主题。流传甚广的“许三多精神”也不是他归纳的。“这个思想是观众解读出来的。《士兵突击》红了之后,有人跟我说这部作品很有思想,我倒被吓了一跳。我听说很多人天天高喊‘不抛弃不放弃’、‘人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儿’,我感觉挺负罪的。其实当初创作时我都没想到,只当一种娱乐精神。我只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故事。”兰晓龙说他从来不会妄断观众的想法,“妄断观众,吾行大忌。做戏剧就是要把思维空间留给观众。所以我愿意留下几个让观众不解的东西,让人们有琢磨。”

“让创作者去解读自己作品,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说:“《生死线》写的是每一个人都是他人援兵的故事,很温暖,很悲情。虽然讲的是离我们有点远的时代里关于逆境中个人、团队、战斗的故事,但其中讲述的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到今天仍然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精神。”

兰晓龙说,当初写军旅题材是因为他觉得观众“很乏味”。“中国的观众过得很乏味。中国的荧屏很有意思,你会看到,经常会在某一段时间里充斥着一种题材的电视剧。今年充斥荧屏的不是家庭伦理剧就是生活肥皂剧,来年也许全演谍战剧或战争戏。这很奇怪。我觉得中国这么多人口的文化生活太乏味了,总是一窝蜂。一个文化市场要有多种多样的东西,一旦千篇一律,是很可怕的。”

(:李明达)

九江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好
长春治疗宫颈糜烂哪家好
太原治疗龟头炎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