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举行第五届清明节公祭仪式
中医减肥 2020年06月29日 浏览:3 次
淮安举行第五届清明节公祭仪式
鲜花松柏陪伴逝者长眠,黄色丝带寄托家属哀思4月2日上午,淮安市第五届清明节公祭暨第六届绿色免费花坛葬仪式在永思园公墓举行,人们不再焚烧纸钱,而是献上鲜花、诵读祭文行礼,以这样一种更加环保文明的方式,缅怀亲人,追忆故友。近年来,淮安市大力提倡和推广绿色殡葬与慈善同行主题活动。2012年,市民政局在永思园举办了首次花坛葬仪式,2013年又举办了首届清明节集体公祭仪式,这两项仪式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殡葬观念,更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生态殡葬越来越深入人心,文明祭扫已经蔚然成风。
集体公祭心诚意至
天地恒久,人生无常。年年清明,哀思绵长。音容犹在,日夜缅想又是清明时,祭奠话衷肠。4月2日上午,永思园内,微风轻拂,哀乐徘徊,淮安市第五届清明节公祭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祭祀台前摆上了鲜花和水果,舞台中央用鲜花摆成爱字图案,让人在悲伤中感到些许暖意。上午9点30分,音乐响起,公祭仪式正式开始。参加公祭的人员身披黄丝带,手拿一支菊花,在袅袅哀乐中垂首默立,一起缅怀永久安息在永思园的逝者。
上香而且提供了四种做法:腹肉做刺身,撒酒,三鞠躬,人们用这样一种安静肃穆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祭奠。随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场一起诵读祭文,现场气氛也达到高潮。此时,思念亲人的钟声从不远处幽幽响起,人们一起为逝者默哀祈福
在结束哈尔滨站活动后,随后依次将手中的鲜花摆放在祭坛上,愿逝去的亲人在布满鲜花的天堂里安详。
清明是个心结,紧扣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缅怀和感恩,文明祭奠是社会文明的需要,我们除了身体力行参加生态殡葬,更会去宣传这一移风易俗的新风尚,让缅怀之树生长,让感恩之花盛开。一位逝者家属代表如是说。
参加公祭仪式的市民李女士说,这样的祭奠形式很符合父亲的遗愿。我父亲留有遗嘱,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开追悼会。我们认为这种形式很好,很符合父亲的心愿。
集体公祭仪式目前已经举办五届,我们希望用这种看得见的方式,来倡导清明节回归清雅深沉。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主任崔士云表示。
据了解,此次公祭活动由淮安市民政局、淮安市文明办主办,淮安市殡葬协会、淮安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淮安市广播电视台、淮安社承办,社会各界代表及逝者亲属近200人参加了当天的公祭仪式。
慈善捐助体现关爱
有人说,清明节是中国式的感恩节,人们需要这样一个契机,来感谢那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关爱我们、温暖我们、陪伴我们的亲人朋友。而我们对逝者的缅怀,其实都出自一颗感恩的心。从2015年开始,淮安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开始在清明节公祭仪式现场设立慈善捐款箱,引导和鼓励前来祭扫的市民和逝者家属奉献爱心,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捐助10元钱,送您一束花,救助困难人,心里乐哈哈,4月2日上午,笔者在永思园公墓入口处看到这样一张宣传海报,旁边摆着一个捐款箱。前来祭扫的市民不仅可以选择免费领取三支菊花和黄丝带,还可以捐出10元钱兑换一束鲜花,募集到的善款将全部由淮安市慈善总会用来救助困难群众。笔者看到,半天时间里,永思园工作人员带头捐款,献爱心的市民络绎不绝,
另外,在公祭仪式上,两名参加花坛葬的逝者家属代表公开宣布,分别捐出1500元和3000元生态葬奖励金用于资助慈善事业。其中,国家一级京剧演员陈玉华女士,不仅将领到的3000元奖励金悉数捐出,而且还倡导更多的市民能够积极践行生态殡葬,让社会风气好转,造福子孙后代。陈玉华表示:父母总是教育我们要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身后事方面也坚持一切从简,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所以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为后人留福。
据统计,2015年至2016年,清明节公祭仪式上共有500多人次捐款,累计募集善款9388.66元。这笔钱全部由淮安市慈善总会接收并在淮安阳光慈善进行了公示。关于善款的去向,淮安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李红旗也在公祭仪式上予以了公布:去年募集的5658元善款全部用来帮助两名贫困学生。
绿色殡葬渐入人心
生如春之芽,但是,死并不是秋之叶,死是另一种生的延续。芬芳的花束、新栽的树苗,何尝不是寄托哀思的极好介质。在淮安市民政部门的大力倡导下,生态殡葬在淮安越来越普及,花坛葬等环境优美、低碳环保的新葬式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欢迎。4月2日当天,即有15位逝者家庭参加了集体花坛葬仪式。
在这个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季节,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送15名逝者入土为安。在工作人员的引路下,15名逝者亲属手捧着亲人的骨灰盒缓缓来到花坛边。让我们用爱托起您的身躯,送您入土为安,春天的花瓣寄托着我们无尽的哀思,让花瓣陪您一起长眠,让软绵绵的土壤化解您圣洁的身躯在仪式主持人的指引下,15名逝者亲属将骨灰盒和花瓣一起放入墓穴,永思园的工作人员随即栽种上青松,象征着生命永远长青。据介绍,所谓花坛葬,就是将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将骨灰盒安葬在花坛中,几个月后骨灰和骨灰盒都随着泥土而降解,是一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花坛葬不建墓穴,土地也可循环利用。逝者的姓名则集中刻在一个墓碑上,供后人凭吊。
今年已88岁的刘允祥老人是参与花坛葬的逝者亲属之一,这次他一共为五名亲人选择了花坛葬,分别是他的母亲、大伯和大伯母、以及岳父岳母。他表示,自己非常支持生态殡葬:我在媒体上看到,如今国家大力推广生态殡葬,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节约土地资源,生态殡葬非常绿色文明,我认为生态殡葬是继火葬之后的第二次殡葬革命。刘允祥说,自己是一名老党员,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所以他为家里五名去世的先人都选择了花坛葬。在参加完永思园举办的花坛葬仪式后,刘允祥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天看了花坛葬的现场仪式之后,感觉这个仪式非常好,很庄重,让亲人走得更有尊严。另一名逝者亲属陈云霞则表示:花坛葬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希望自己百年之后,也能采用这种方式回归自然,和鲜花永远相伴。
据了解,2012年淮安举行第一次集体花坛葬,此后随着现代生态殡葬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葬的报名者越来越多,目前市区已有106位逝者在永思园选择了集体花坛葬。为了鼓励和推广生态葬,今年对选择花坛葬的逝者亲属的奖励金也从1000元提高到了1500元。
文明祭扫已成风气
清明扫墓时焚香烧纸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但是这一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文明生态环保的时代发展趋势,从国家到地方都大力倡导文明祭扫,鼓励用新的文明环保的方式来祭祀。近年来,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出台了《淮安市区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免费实施办法》《淮安市区节地生态葬和集中守灵奖补办法》《淮安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的殡葬政策。如今,越来越多的淮安市民放弃了传统的烧纸钱祭祀方式,改用鲜花祭奠亲人,今年的清明节祭扫刮起了一股文明新风。
4月2日,笔者在永思园公墓看到,许多祭扫者不再购买纸钱,而是带上一束鲜花表达心意。同时,在公墓入口的服务台处,祭扫者也可以免费领取鲜花、黄丝带。据悉,为引导广大市民采用鲜花等文明的祭扫方式,永思园今年免费向市民提供了600束鲜花、3000枝菊花、5000余根黄丝带。
虽然有一些中老年市民仍然习惯烧纸钱来祭扫,但是如今有70%左右的年轻市民都会选择用鲜花或者黄丝带等方式来祭祀。以前园区内总是因为烧纸钱而乌烟瘴气,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明显好转。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主任崔士云说。
此外,永思园公墓还与淮安联合开发了永思园上祭扫平台,免费向市民开放,广大市民可以进行上建墓、上祭扫。
除了提倡和鼓励绿色祭扫,永思园公墓今年还提供了多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比如在大门口专门设立服务台,提供茶水、常用药品、轮椅、雨伞、打气筒和上祭扫指导等多项免费服务;在园区不同角落设置多个休息桌椅,供市民歇息、叙旧;聘请10名志愿者成立服务队,免费为需要服务的群众排忧解难。
永思园:最美人生后花园
从土葬到火化,从私埋乱葬到集中安葬,公墓满足了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殡葬需求。作为淮安重要的殡葬服务窗口,永思园在优化墓区环境、节约土地资源、规范公墓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行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据悉,为了迎接这次清明节祭扫高峰,永思园公墓管理处特地延长了上班时间,对墓区内的环境进行了美化。我们对墓区道路、园林绿化、雕塑小品进行升级改造,集中整治墓区卫生,在主次干道系上黄丝带,栽种鲜花绿草,努力为市民祭扫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主任崔士云这样介绍。
永思园公墓环境优美,整个墓区环绕在亭、台、楼、阁、塔的点缀之中,堪称淮安最美丽的人生后花园。目前,占地43亩的永思园公墓二期正在建设中,很快将投入使用。
据悉,永思园二期将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改善小环境气候及生态系统,把陵园做成一处怡悦身心的生态园林。项目以水寄托哀思,以江南园林式水景贯穿全园。建筑样式延续了前期的现代中式风格,以太极莲花的形态作为园区轴线核心,象征着整个墓园由此处乾坤运转孕育而生。神道为永思园主轴线,两侧对称摆放二十四孝雕塑,体现对孝道的无声弘扬。墓园北侧还设有假山跌水,树木葱郁,可谓一步一景。
未来,走进二期陵园,人们首先看到的不是排排坐的墓碑,而是草坪、鲜花、河流、园林小品等,与现代中式风格建筑相得益彰,消除了传统意义上陵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感。逐步建设、滚动开发的运作模式,保持了陵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二期项目坚持低碳环保原则,相对于传统的土葬,树葬、壁葬、水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寄存等低碳绿色殡葬方式更加环保文明。
(叶列 卢士勇 周华 潘正东)
妇科千金片作用与功效襄樊治疗白斑的医院怎样祛风通络有效小孩脾虚怎么办石家庄治疗白斑的医院先声药业拟赴港上市
-
岗梅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
-
足三里穴拔罐具有什么保健作用
2019-07-12
-
浙江明年底实现县县都有中医院
2019-07-06
-
自制酸梅汤解渴祛暑健脾安神
2019-07-06
-
白领益吃的九种食物
2019-07-02
-
食物相克切不可忽视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