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吧
中医新闻 2021年11月10日 浏览:5 次
《回来》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也是作者孙中伦的处女作,记录了他休学一年、回国打工的经历与所思。
《回来》 孙中伦 台海出版社
一个迷茫的年轻人的“寻路中国”之旅 一场对自我的探寻、与世界的和解 许知远、蒋方舟 倾情推荐
《回来》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也是作者孙中伦的处女作,记录了他休学一年、回国打工的经历与所思。
2015年夏天,21岁的孙中伦大三结束,他决定中断学业,从美国波莫纳学院休学一年,回中国打工。他去到东莞、大理、定西、苏州、北京、成都,做过流水线工人、民宿招待、初中老师、新媒体、寺庙居士、漆器厂学徒,一边流浪一边工作。
在东莞的流水线上,他追问工人们的生活与理想;在大理的民宿中,他遇见不得志的诗人;在北京的室里,他对青春的痛与梦有了深切的感悟;在成都的漆器厂里,他理解了坚守和匠人的意义;在定西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们中间,他重新认识了生命的真谛、贫穷的代价,以及人与人之间难能可贵的相遇和相知……
除了这一年的经历,他在给未能出生的胞兄的七封信中,写下了一个青年人对生活的困惑、对世界的求知和对自我的质疑,青春的迷茫、张扬和省思,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而在想象中的胞兄的七封回信里,他似乎终于完成了一场与自己、与家人、与世界的短暂和解。
推荐
1、 一次“寻路中国”式的现实探索——作者孙中伦毕业于美国波莫纳学院,罗德奖学金*终候选人。2015年,大三结束的他突然决定休学一年,回国打工,成为了东莞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大理民宿的店小二,甘肃定西的初中老师,成都漆器厂的学徒工,北京某站的新媒体……他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完成了一次何伟“寻路中国”式的观察和探索。
2、 一个年轻人眼中的历史和社会——对历史与社会的阐释往往湮没在宏大叙事和精英话语中,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探寻、对社会历史的思考,这里有形形 的小人物:胡哥四处借款只为开一家奶茶店、河水吞噬了暖娟两岁零一个月的女儿、年纪轻轻却异常沉稳的庚壬是人人敬佩的“许领班”、王姐带着小女儿探望狱中的弟弟,天真的孩子仰头问道:舅舅为什么在玻璃里面……
警方已经展开调查。 、 一段寻找自我的漫漫征程——“我会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可我并不知道那是谁”,带着这个*初的疑问,作者将自身的青春迷惘和价值困惑融入旅途见闻,通过*切身的体验,得出了青涩感性又非同一般的省思。终于,在他人的故事里,他释然了亲人的逝去、抚慰了青春的伤痛、了然了自我的追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自己,我们与世界和解。
作者简介
孙中伦,生于1994年,美国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学生,主修PPE(政治经济哲学)和德语专业,罗德奖学金最终候选人,入选剑桥大学2017年社会人类学硕士项目。
目 录
001 Letter 1 005 回去
015 Letter 2 019 东莞日记
079 Letter 08 人民街
095 Letter 4 099 定西孩子
147 Letter 5 151 单读是谁
18 四月三月
205 Letter 6 209 成都漆器厂
26 Letter 7 265 Reply 回来
媒体评论
中伦是一个天才。他的敏感、好奇心与辽阔的雄心,令他注定不同凡响。——许知远
对一位在优质美国高校读人文社会学科,却不满其精英、浮夸风气的中国少年来说,青春期的迷惘和思索十分可贵,为了这种迷惘和探索而勇于休学“回到”中国这片土地,更是有着珍贵的价值。仅凭此点,他的经历就值得、也应该被阅读。——蒋方舟
作为一名充满智性的哲学学习者,中伦深刻地明白,生活的诸多维度都要通过直接的体验才能理解,因此他选择中断学业,投身那些曾经不为他所知的生活环境。他充满思想性的省思,*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关注。——波莫纳学院教授 Stephen A。 Erickson
(:王怡婷)
南京专业治疗女性不孕不育医院福州治疗前列腺炎医院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 上一篇: 回望母校靖远县第一中学吗
- 下一篇 回眸胡适近日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哈
-
黑豆浸酒水肿臌胀
2019-07-15
-
淡豆豉的炮制方法
2019-07-07
-
云南办班交流治未病工作经验
2019-07-07
-
代煎中药喜忧参半
2019-07-06
-
幸福民生健康天津主题论坛在天津市举行
2019-07-06
-
中医针灸让你的脸快快瘦1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