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才熠熠生辉的标杆图
中医诊断 2020年08月04日 浏览:1 次
谭德才:熠熠生辉的标杆(图)
党参基地集体劳作的热闹场景
他做过8年民师、干过18年社长、当过13年“村官”,是群众心中统帅一方的“领导”;
他身负残疾却风雨无阻,“解甲归田”仍痴心未改,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上。
他,就是永善县茂林镇甘杉村原村支部书记谭德才。
群众眼里心灵手巧的能亾
“头脑灵活,很能干事。”这是甘杉人民对谭德才的评价。
老谭心灵手巧,学什么会什么,做什么成什么。他懂建筑,是个颇有名气的建筑老板;会篾工,箩箩簸簸样样会编;会木匠,桌子板凳啥都能做。他办法点子多,搞过养殖、办过砂场,在茂林是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因为老谭人灵敏,接受事物的能力强,心地厚道,乐于助人,热心为群众办事,1982年,谭家营的村民们一致推举他当社长,这个“官”他一干就是18年。
在其位谋其政。上任社长后的谭德才,1985年带领谭家营的群众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三十多年前的谭家营山上一片荒坡,一遇吹风,浓烟滚滚,群众烧火要到十一二公里外的新林村去背。谭德才心想,要是长期这样下去,那可要苦了子孙后代。
为了改变谭家营荒凉的境况,他决心将82年刚刚分到户的土地和荒山收回来,统一规划植树、封山育林。
说出的话就得算、定了的是就得干。
老谭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一边发动群众采松子、育苗、打塘、植树。
3年时间,他带领乡亲们在谭家营荒凉的土地上种起了1400亩松树。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种下的树能成活,谭德才实行了最严格的封山管理,就连他的父亲不听劝告进山割草也被他罚了3元钱。
因为封山育林不准放养牲口,部分群众心怀不满,将谭德才家地里为成熟的几亩荞子和玉米全部割掉,委屈的妻子为此放声大哭。
刚组织造林的时候,有的社员不理解,有的社员不支持,甚至连乡里的领导也告诫过老谭怕干出问题。几年后,看着渐渐披绿的荒坡,谭家营的老老少少都打心底里佩服老谭,并亲切地称他为“谭二哥”。
尝到甜头后,1991年,国家实施长防林工程建设,谭家营的群众又积极响应,退出土地种了700亩松树。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谭家营山坡上的松林一片葱茏。
盘算着谭家营那片价值近3000万元的林子,老谭掂量了一下,最少的人家林产值也不下30万元,此时他恍然明白,外界常说谭家营家家户户有“存款”。
退耕还林后,山披绿了、水变清了,但群众没有了土地,怎样才能稳定增收呢?谭德才想尽一切办法,带着乡亲们承包造林、搞建筑、办砂场……
1991年,谭德才带了一只48人组成的造林队,去到莲峰林场承包造林。首次带着这样大的队伍到外地干活,为了管好队伍,树好形象,他给队员们定了个“三大纪律”:不准唱山歌扰民、不准调戏妇女、不准随便吃拿群众的东西。
时任造林队会计的刘世昌说:“当时造林的工资每亩仅7元,不但每亩要打240个塘,松苗栽下去还得保证成活率。”
“尽管工资低,但劳力强的每天也能挣十七八元”。村民杨兴品回忆,当时他们去的48人分成3个作业小组,他是三个组长之一。工资分配实行工分制,劳力强的每天计10分,劳力弱一点的每天计9分。
在莲峰林场3年,老谭的造林队共造林5700亩,加上帮助林场施肥、锄草,一共挣得62000多元工钱。
集体挣了钱,老谭给大家商量后,用了20000元将谭家营小学修复一新,投入6000元安通了谭家营自来水,用公款给造林队买了一台拖拉机,造林队队员每人买了一辆单车,剩余的钱再发给大家。
“从那时开始,我们的生活开始逐步好转。来回莲峰林场的路上,每天早出晚归,长长的自行车队行驶在公路上,我们心里很自豪。”刘世昌很念旧那段集体生活。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下一页 末页
医院大全广州开锁公司电话孩子积食的表现
- 上一篇: 黑道邪皇2新的纪元第138章空城计中计
- 下一篇 国家电网一条特高压线已获发改委核准
-
人参好坏差别大如何挑选
2019-07-16
-
刺玫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白金古榄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北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按摩赶走女性手脚冰凉
2019-07-05
-
棠梨枝叶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