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润泽边山海调研
中医美容 2020年05月13日 浏览:2 次
防城港:文化惠民润泽边山海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防城港是一方文化热土。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着力繁荣文化精品创作,持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化”建设中,我市注重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以“文化有缘”为主题,以“地缘相接、海缘相连、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城缘相交”为特色,加快特色文化项目实施,深化对外文化交流,着力创示范、创品牌,打造边境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防城港模式”。
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文化惠民建设热潮不断涌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全市人民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设施:升级完善
9月30日,经过7年筹建的市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该馆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我市本土历史、民族民俗。
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一定载体才能良好呈现。展示我市边、山、海文化,市博物馆只是众多载体中的一个。近年来,我市以自身特色为前提,突出项目带动,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文化特色突显。
——突出文化地标打造。先后投资近10亿元,高标准建设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四大场馆,以及市画院(市美术馆)、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海洋诗书苑、龙马明珠公园、伏波文化园、国学文化长廊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围绕海洋文化、边关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特色,丰富其文化内涵,努力打造环西湾文化体育休闲服务示范带。
——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改建港口区图书馆、防城区图书馆,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目前,在市、县(市、区)5个文化馆中,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0%达到国家三级站标准;已建成22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全市70%行政村,今年新建3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年底覆盖率达到81%;农家书屋建设实现100%覆盖;广播综合覆盖率97%,电视综合覆盖率98%;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约6万平方米,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约67平方米,多项公共文化指标均位居广西前列。
文化品牌:特色鲜明
文化品牌是文化自觉的产物,是文化自信的依托和表现,也是用来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的发展程度和文化品位的高低。近年来,我市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为核心,打造边山海文化服务品牌,成就显著,特色鲜明。
——重点品牌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又没有观赏价值。本来是应该默默无闻才是打造文艺精品剧目品牌,推出了《防城港是个好地方》等一批优秀歌曲,创编《过桥风吹》、《疍家秀》等一批特色文艺精品。实施沿海地区文化惠民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文化惠民示范村、屯和文化惠民示范企业,打造临海地区“文化惠民”品牌。在上思县实施“十万大山文化家园”文化扶贫示范工程,打造十万山山区“文化扶贫”品牌,满足山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举办海上龙舟节、北部湾海钓、开海节、观潮节及渔船拉等出海体验活动,打造“海丝”人文品牌。
——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开创新篇。承办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魅力北部湾”等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引进英国伦敦艾特交响乐团及音乐剧《桂花雨》、大型魔幻益智儿童剧《蓝精灵》《魔豆》等精品文艺演出。同时,市内艺术团体也走出国门,先后赴泰国、越南等国家开展对外交流演出。那晚上的戏就不用唱了。
——打造群众文化广场品牌。充分利用“欢乐西湾”这一全市群众文化交流平台,实行区域联动,打造港口区“欢乐海洋”、防城区“边城欢歌”、上思县“明江之夜”、东兴市“国门歌台”等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品牌,形成常态,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常态化不断线。
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文化遗产,浓缩历史,反映时代,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元素,精神之源。珍爱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全市群众的自觉。
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高林瑶寨国门文化大院、独弦琴艺术传承示范基地、江平镇城北社区非遗传承基地、峒中镇那丽村砧板陀螺、天琴展示基地……根据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情况,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实施边境非遗展示馆(展示室)以及传承基地建设,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国境线公里范围内形成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长廊,构建中越边境非遗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成为广西边境非遗展示靓丽名片。
此外,我市还将非遗保护与文化交流结合,打造特色边境文化,在中越边境线上建成一批非遗保护平台,吸引附近村镇的村民和越南边民参加,培养了大批民间艺人。既能延续传统文化,又能很好地对外展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增进文化认同。
有的放矢,成果自然颇丰。近年来,京族哈节、京族独弦琴先后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大板瑶服饰、京族鱼露等8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京族喃字、过山瑶“鸳鸯婚”等项目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建设及中越边境民间文化活动,并取得突破。
征程风正劲,重任再启程。对于今后我市文化建设,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建设、提升基层文化服务品质和效能等方面加大力度,并继续以“五缘”文化交流和“边山海湾民”特点,打造边境“文化睦邻”示范带、临海“文化惠民”示范带、山区“文化扶贫”示范带、“海湾”文化示范带、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富民示范带5个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创新的文化视角实现我市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喝酒造成的阳痿怎么治疗宝宝积食夜里睡觉不踏实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是什么

-
中国2月16日海南楼市网签178套仅海口三亚
2020-09-14
-
幸福快乐中介称国庆海口楼市热销7天销量抵平时1个依依不舍
2020-06-20
-
葛细菌性叶斑病
2019-07-13
-
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2019-07-13
-
中医推荐三种美味的瘦身粥
2019-07-13
-
警惕眼圈发黑需要及时补肾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