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美容

杭州公安局长谈醉驾入刑拆招醉驾逃避处罚拳

中医美容  2020年05月10日  浏览:3 次

柯良栋,曾任公安部法制局局长,现任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中共杭州市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杭州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起草人之一。

对话背景

2009年5月7日晚,25岁的高校毕业生谭卓在杭州街头的斑马线上,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倒,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肇事者胡斌的 富家子弟 身份引发公众对此案的高度关注。案发后,杭州警方在事故通报时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 每小时70码左右 ,引发争议。 70码 迅速成为一个热词,被很多人用作不满政府解释及处理公众事件时的一种反讽。

尔后,当地政府部门先是就 70码事件 向公众道歉,更正速度为 84.1千米/小时~101.2千米/小时 ,随后的5月17日,杭州警方表示,将 零容忍 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

当时,很多人没有预感到,从杭州开始,一场 整治酒驾 风暴逐步席卷全国。

2011年5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动规定为犯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等违法行为规定了更严厉的处罚措施。

在公安机关延续保持酒驾整治力度的情况下,全国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据统计,5月1日至15日,北京共查处酒后驾驶50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2.2%;上海共查处酒后驾驶66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8%;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落了77.2%。 醉驾入刑 的法律威慑和警示作用初步显现。

日前,就相干话题,中国青年报采访了柯良栋。

中国青年报:2009年杭州 5 7 交通肇事案后,杭州警方 零容忍 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斟酌?

柯良栋:想起两年前的 5 7 交通肇事案,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友沸腾的民意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公安部党委所提出的 民意主导警务 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公安工作必须紧跟民意走,要充分关注老百姓所关注的事情,要想方设法解决人民群众有意见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如何看待现在的 醉驾入刑 ?

柯良栋:醉酒驾车是一种严重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醉驾入刑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欲望。因此,把它作为犯法,在刑法上加以规定,并依法追究刑事,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在醉驾的问题上,我们必须严管严查。

中国青年报:杭州查处醉驾,如何在实体程序上得到规范执法?

柯良栋: 醉驾入刑 5月1日实施以后,杭州也查处了一些以身试法的醉驾者。杭州公安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去办理这些醉驾案件。

醉驾入刑 后,关键是搜集证据和程序的跟进。在证据的搜集上,如抽血检验,要由有资质的医院来进行抽血,出具鉴定结论。由于要追究的是刑事,因此证据要非常周密、完备。

除审讯、讯问犯罪嫌疑人,我们还要询问证人,就是寻觅是否有目击者。由于等到酒醒过后,会有人辩解称 我是饮酒了,但我没开车啊 。

因此,视频资料要作为证据固定下来, 我要证明你,这个时间段,你是开了车的 。 醉驾入刑 后,许多人都听说过这样的 传说与假定 :醉酒驾车,怎样来回避处罚?一是抓住了以后,立刻就跑,人跑了,就不能处罚了;二是一下车以后, 咣咣咣 ,抓起酒瓶再喝几口酒,说是刚喝的,以前没开车,把车停在这里了,突然想起烦心事了,就现场喝了。

醉驾入刑 后,对公安部门来说,对证据的要求更高了,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因此,从证据搜集上,我们要尽量地完备、全面、客观。

中国青年报:查处醉驾在执法程序上如何跟进?

柯良栋:醉酒驾车的犯罪嫌疑人,有的人身危险性还比较大。一方面,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另一方面,也可能危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采取的措施有几方面:1是把醉驾者束缚到酒醒;二是可能要拘传,甚至刑拘;三是要判断他的人身危险性。他有没有可能妨碍侦查?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危害社会?由此决定是否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其他方面的措施。

在程序上,也要有相应的跟进。目前,杭州市公安局和检察院、法院也有一些讨论和研究,是否能适用简易程序,和怎样适用简易程序?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最后一点,就是 醉驾入刑 后的相关制度上怎样配套。我们也要根据实际办案情况,去摸索、积累经验后,才能够不断地去完善相关的制度。

中国青年报: 5 7 交通肇事案后的这两年,杭州交通情况怎样,人们能普遍接受 文明交通 这个观念吗?

柯良栋:杭州 5 7 交通肇事案反应出来的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严管严查,严格处理。因此,从2009年开始,我们实行 1+X 的整治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整治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个 1 是指酒后驾车, X 是指其他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比如说强行变道、闯红灯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致人死伤的事故,是老百姓深恶痛绝的。

通过延续不断的整治,应该说 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理念已得到杭州市民和广大驾驶员的认可。亲朋好友集会见面喝点酒是免不了的,但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在酒桌上,只要有人提出自己是开车来的,车钥匙就成为 免酒令 ,大家会很自然地说 别喝了 。 如果还是要喝,就得找代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警方关注交通安全问题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和拥护。

中国青年报:在我国, 酒文化 是一种传统和生活习惯, 醉驾入刑 以后,整治酒驾行动是不是还会面临长时间的考验和挑战?

柯良栋:我国的 酒文化 源远流长,要从根本上解决酒后驾车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从 人 这个核心要素入手,培养群众强烈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我曾跟很多交警交流过,也跟一些醉酒驾车的违法嫌疑人交谈过,感到我们需要沉思这样一些问题:饮酒、醉酒之后,再驾驶车辆,是否是对自己和家人极端不负?亲友们明知这个人喝了很多酒,还放任他开车回家,这样做,还算得上是真正的亲人和朋友吗?对自己负责,对亲友负责,就要对酒驾说 不 。因此,强调公共安全的社会,必须从每个人做起。

作为公民,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从去年开始,我们以 文明出行,杭州先行 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全国交通文明示范城市。我们甚至在斑马线旁竖起了印有 车让人、人守规、快快走、莫停留 等语句的提示牌,目的是让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相互尊重、相互礼让。( 何春中)

辽宁好点的癫痫病医院
湖北癫痫病最正规的医院
上饶治疗不孕不育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