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疼痛是一部反映中小学生生活的长篇小
中医美容 2020年04月01日 浏览:2 次
摘要:《成长的疼痛》是一部反映中小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20余万字。小说主人公刘亮自幼聪明,但十分顽皮,在历经生父、生母、继父相继去世,生活遇到极大挫折的情况下,他顽强执著,靠打工坚持求学,最后考入国家重点院校。作品通过对刘亮坎坷不幸的成长经历的生动描写,揭示了当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我从这部书中的杨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不算漂亮的影子。借此以此鞭策自己今后的工作,并希望望子成才的父母多想想孩子,理解他们心中的疼痛。 如果痛苦有人分担,痛苦就会变得不那么沉重;如果喜悦有人分享,喜悦就会像几何级数那么增长。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的喜悦无人分享。
——题记
著名作家王旭东的《成长的疼痛》是一部反映中小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20余万字。小说主人公刘亮自幼聪明,但十分顽皮,在历经生父、生母、继父相继去世,生活遇到极大挫折的情况下,他顽强执著,靠打工坚持求学,最后考入国家重点院校。作品通过对刘亮坎坷不幸的成长经历的生动描写,揭示了当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从这部书中的杨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很多自己不算漂亮的影子,感慨良多,草拟本文,谨此鞭策自己今后的工作。
1、先入为主。主人公刘亮跟着妈妈来学校报名,陶金捅疼了他,他就打了陶金一下。“第一印象大概非常重要。可能就缘于这一印象,我在五年级之前,一直在班里抬不起头。”是啊,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先入为主的评价太多了:班里公物坏了,地上扔了纸……我们在未知情况下,很多时候都是觉得,又是那几个捣蛋鬼做的。“这几个孩子我看是没救了”,这是杨老师对刘亮以及另外几个孩子的评价。我不知道6年后,刘亮把北大录取通知书放在杨老师面前的时候,杨老师作何感想。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我的一个同学,就对初中数学老师耿耿于怀,现在小有成功的他真想回去问问,是否还记得当时对他的评价。所以,一定要奉劝我的年轻的同行们,评价学生只能就事论事,千万别评人家的一生。
2、体罚现象。刘亮从第一天起就频繁地受到杨老师的体罚,罚站、抄写是杨老师最常用的2个手段。“错一个字,罚写50遍,有时甚至100遍。错一道题也是这样,十倍百倍地重罚,常常罚得我屁滚尿流。”仔细回忆,我几乎没用过这样的惩罚手段。有一次例外,记得学习生字“慕”,有个女孩总把下面的2点写成上下排列的样子,改上来的还是老样子。我让她拿书仔细看,这回准算看清楚了,也写对了,可不久听写生字,又错了。我让她自己说,下次错了怎么办?她自己说罚写100次。我没想到她还真又错了,我就让她在黑板上履行诺言,从此后,这个女孩的这个字没写错过。
不过作为一个教师,我不赞成也觉得不应该体罚学生。但现在的孩子,过多的宠爱有时使他们迷失了自己。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也需要严格的制度,适当的时候还是需要点小惩的。
、视有为无。在主人公逃学被找回后,“我俩不再被罚站,也不再被当堂训骂”,老师已经视他们为无有了。“我不知道别的同学在小学时代是否被大志宏愿激动过,鼓励过,我却是一点也没有记忆了。这些东西,远不如何家长一句体贴入微的话,一个爱抚的动作,让我们这些稚气十足的孩子感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如此看来,远大志向要鼓励孩子们树立,而些许小的鼓励和爱抚也不能丢,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的成长,在意他的行为。
4、优秀教师。“客观地讲,杨老师的教育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她是多年的优秀教师,据说还是全地区的模范。她的严厉也是很出名的,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到她所教的班……”那么,为什么刘亮以及他的几个伙伴没被教好呢?我想:先入为主的盖棺定论,对频繁惩罚的逆反,在加上家庭教育的忽视,这些难道不是现在每个学校中都存在的现实问题吗?
书中谁是最不幸的孩子?“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失去了妈妈的孩子是最不幸的,这点毋庸置疑。而文中主人公在失去亲爸、亲妈后,又失去了爱他的继父,只剩一个刁钻、尖刻的继母,可算人生之最大不幸。而我们从主人公的成长心路中又可以得到何种启示?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和继父其实并没有冷淡我多少……如果他和他的亲儿子亲昵,也在情理之中,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的心理大概就觉得不平衡了,又一直念念不忘生父已死……如果继父和妈妈能有一点时间研究一下我的心理,稍微改进一下他们对我的待遇,我的性格也许不会扭曲得那么乖戾,但他们实在时忙忙碌碌地顾及不上我,即使顾及上,大概也很难猜透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孩。”从上述内容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1.、再婚家庭孩子的敏感。本来在普通家庭不算什么的事,在再婚家庭中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2、对孩子及时的心理疏导。再婚家庭的孩子对于继父或继母本身就有一种不信任,所以父母再婚不光是你们大人的事,一定要做重视孩子的心理;
、父母对于孩子的忽视。无论是怎样的家庭,现代孩子很多心理其实很脆弱,大人再忙,也不能忽视和孩子的沟通。
那么,生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幸福吗?我们看看书中一个叫环宇的孩子和主人公的对话——
“你感觉你哪门课最差?
哪门都差。
你最喜欢哪门课?
哪门也不喜欢。
那你喜欢干什么?
我什么也不喜欢。
你喜欢踢足球吗?
我爸不让踢。
你喜欢美术吗?
我妈说应该先学好数理化。
你星期天还做点什么?
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能做。
你估计你能考上高中吗?
考不上。
考不上怎么办?
自杀。”
……
这不就是当今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缩影吗?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过星期天的权利。上学期,我在课堂上联系了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说说你的心理话》,竟然有80%以上的同学是说星期天不想去补课。那些都是他们自己不愿意补的课,作为老师,我无奈,无言!我所能做些什么?也只能是星期天的作业尽量少,并且提前告知,让孩子们抽在校时间做完。农村尚且如此,城里的孩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自由的孩子的童年同样不幸的,有时甚至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家长朋友们,明白你们希望孩子成才的一片苦心,但和孩子沟通,开启他的心灵比让他去补课更重要。爱你们的孩子吧,真的出现一个上述的后果,你们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共 222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成长的疼痛》是一部反映中小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对刘亮坎坷不幸的成长经历描写,揭示了当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条分缕析,多方论证原著思想内容启示,呼吁望子成才的父母多想想孩子,理解他们心中的疼痛,主题立意极具现实性,前瞻性。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从这部书中的杨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不算漂亮的影子,这种解剖别人更严于解剖自己的坦诚文人精神品格十分令人钦敬。【编辑:郭永涤】
1 楼 文友: 2015-11-10 09:51:1 教育是一门科学,人的科学。在此意义说,学校教育与文学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 楼 文友: 2015-11-10 1 :18:21 郭老师辛苦,感谢您那么晚还编辑拙作,问候!
2 楼 文友: 2015-11-11 16:18: 9 归纳的井井有条,让人一目了然。剖析的很深刻,让人过目不忘。问好作者,问好编辑! 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喜欢与别人沟通的人。总是捧着一壶茶,伴着一盏灯,盘点人生的点点滴滴。
回复2 楼 文友: 2015-11-11 22: 7: 2 谢杨月弯弯老师雅评!敬茶?重庆治疗癫痫病医院怎样治鼻塞流鼻涕辽宁十佳癫痫病医院
脚崴了骨折多久能消肿用法用量明确精准的儿童止咳药有吗
他达拉非片在哪里买

- 上一篇: 潍柴正式发布大VAN进军欧系轻客领域
- 下一篇 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
中国2月16日海南楼市网签178套仅海口三亚
2020-09-14
-
幸福快乐中介称国庆海口楼市热销7天销量抵平时1个依依不舍
2020-06-20
-
葛细菌性叶斑病
2019-07-13
-
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2019-07-13
-
中医推荐三种美味的瘦身粥
2019-07-13
-
警惕眼圈发黑需要及时补肾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