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引力作用
中医美容 2020年01月21日 浏览:3 次
1、月相变化对人体气血盛衰的影响
《灵枢 岁露》篇曰: 月满则海水西盛 。 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 指出海潮潮位的高低变化,与月相的变化节律一致。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液体,其运行依赖于气的统摄和推动。由于人生活在地球上,因而气血的运行,也必然受月相盈亏变动的影响。正如《素问 八正神明论》篇曰: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以月的始生、廓满、廓空表示月相节律而变化。这些变化又以血气的变动,即 始精 、 实 、 虚 的过程来表现的。人体气血盛衰节律在女性通过月经表现出来。
中医学在很早就认识到月经是与月相变化相关的生理现象,《内经》就有 月事以时下 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解释月经的: 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海有潮汐,月事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现代统计资料也表明,月相与月经周期的时间也是极相近的。更进一步的是,现代许多研究表明,女性月经的经潮日期也表现出与月相变化密切相关:气血从开始旺盛到充盈时期,月相从始生到廓满的时限内,是多数女性月经来潮的时间,特别是月满前后为行经高峰中心。因此说明了人体气血变化与月相变化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也有 海 :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中脉为血海。自然界月亮的圆缺导致海潮的产生,也同样对人体的 海 产生各种影响。美国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人体内80%的成分是水,其化学成分与海水极其相似,因而月球影响海水的引力也同样影响人体,使人体机能产生随月相变化的节律。由于人体气血在月周内具有盛衷变化,人体的抗病能力,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对治疗的反应,皆可能因气血的月相节律变动而产生节律性的变动。在治疗中考虑到这一节律的因素,根据气血盛衰变化采取不同治法,将有利于提高疗效。这就决定了针灸与月相变化将有着密切关系。
2、针灸与月相变化的关系
(1)针刺补泻与月相变化
《素问 八正神明论》曰: 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的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无治,是谓乱经。 强调了月相节律与治疗的相互关系。针刺补泻的运用,必须与月相气血节律相应,做到 因无时而调血气。现代研究表明,急性病因致死者在潮汐涨期和高潮期骤增,可能与此类疾病多系实证,逢涨期、高潮期人体机能亦趋于高潮有关。针刺治疗不能用补法,与 月满无补 之说吻合。而慢性衰竭致死者,80%死于潮汐落潮和低潮期,可能与此类疾病多系虚证,逢落潮和低潮时机能低下有关,针刺治疗不能用泻法,与 月虚无补 之说吻合。
(2)针刺强度与月相变化
《素问 缪刺法》曰: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以为豢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其日数则气不泻 月生一日一豢,二日二豢,渐多之;十五日十五豢,十六日十四豢,渐少之。 阳气的强弱决定了针刺的豢数。从初一到十五,阳气渐旺,机体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日增,故针灸治病时,刺激量可渐次增强;从十六到三十,阳气渐衷,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相应减弱,故针刺的刺激量也应随之递减;三十日、阴气最盛,阳气最弱,无力接受任意刺激,故不宜针刺。有鉴于此,唐氏对该法加以整理,命名为 月生死针刺法 ,每当他法治疗束手时,常以该法治之而屡获奇效。
( )月相变化对针灸临床的指导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女性月经形成与月相变化相关,故对月经病的治疗、也必须抓住月相变化规律。针灸对月经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把握针灸治疗的时机,郑氏提出了随月亮盈亏调治病的四种办法:其一是 上弦调养,温养补益为主 ,认为上弦时月亮由缺渐盈,人与之相应,阴津营血正处于生发之时,因此利用这一时机,对血虚、血寒的月经后期,血虚或肝肾阴亏的痛经,气虚的月经后期,肾虚的月经衍期以及属虚寒者的月经过多、过少、等症,采用益气养阴,温经养血,肝肾等法,得其时而调之,功效甚捷。
由于女性月经易耗伤阴血,故上述病证占了很大比例,而针灸医生也很重视上述病证的治疗。许多针灸医家主张治疗月经病应在经前7-10天起针刺,与此法也是不谋而合的,而且从许多医案可以看出,此法不愧为一良法。其二是 月望逐瘀,理气通散是法 其三是 下弦安胎,固摄安保为重 其四是 朔时止带,除湿 。
这些方法若用于针灸临床,亦可取得良效。此外应值得注意的是,针灸治疗月经病多取任脉,足三阴经穴,但在月经生成过程中,督脉、带脉对冲任二脉起调节、约束作用。而督脉经穴在治疗月经病时用之其少。在月满之时,多为经行之时,为阴脉之海,血海最亢奋之时,亦为督脉即阳脉之海最亢奋之时。若在此时针灸督脉腧穴,补虚泻实,定能强烈影响冲任二脉,从而使阴阳平和,月事恢愎正常。旋耳疮旋绕耳周而发的疮疡,以局部潮红、灼热、瘙痒、多形性皮损等为主要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外耳道湿疹。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决》这样描述本病: 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温热所致。然此疮月盈则疮衰,随月盈亏,是以又名月蚀疮也。 明确指出本病的发生与月相变化相关。针刺治疗本病应当在月盈即气血最旺之时治疗,才能驱邪外出,与《内经》 月满之补 思想也是一致的。此外,月盈之时,亦为四 海 最亢奋之时,笔者认为,此时是治疗才老年人功能衰退、儿童智能发言障碍、胃下垂、贫血等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最佳时机。不失为一良法。
清热,除湿,止带。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有味。
佝偻病导致的o型腿怎么办轻度脑梗死药物治疗可以选通心络吗老人脖子疼僵硬怎么用药
- 上一篇: 祛痘可以试试中草药面膜
- 下一篇 赶山鞭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
中国2月16日海南楼市网签178套仅海口三亚
2020-09-14
-
幸福快乐中介称国庆海口楼市热销7天销量抵平时1个依依不舍
2020-06-20
-
葛细菌性叶斑病
2019-07-13
-
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2019-07-13
-
中医推荐三种美味的瘦身粥
2019-07-13
-
警惕眼圈发黑需要及时补肾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