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中医药膳阻断感冒大军侵袭

中医保健  2019年08月23日  浏览:4 次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忽冷忽热,湿气重重的天气更是让许多人中招,生活中许多人在感冒后就直奔药店医院,甚至没有认清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感冒就匆匆用药,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很好地治疗感冒,有时因错误用药还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伤害。下面就为大家辩证地了解感冒提供一个参考,让你更好地判断感冒,同时介绍几款有效地帮助你预防感冒,让你有效地避免卷入感冒的大军。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畏寒、清鼻涕、吐白痰、喜热饮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 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 0克、红糖 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舌无苔或薄白苔 *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风热感冒:发热、喉咙痛、痰粘稠、黄鼻涕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 克、芦根 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 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 风热感冒的症状: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浓涕,通常黄色 *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便秘 *身热、口渴、心烦 *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巧妙应对感冒

  中医在治疗感冒上有丰富的经验,也积累了许多方剂和方法,下面就不同的感冒介绍一些药膳,为预防感冒做一个参考。 风寒感冒初起,主要症状为头沉或头痛,怕冷,四肢酸痛发紧,身体发烧但无汗,同时伴有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觉口不渴,咯痰稀薄色白,对镜还可自行观察到舌苔薄白。食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第一汤:“五神饮”(借鉴自《本草汇言》) 将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切成粗末,与茶叶6克一同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与红糖 0克搅拌,煮沸后趁热服下,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即可使畏寒、身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寒、身痛重者,可适当配麻黄6克、桂枝9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第二汤:“双白玉粥”(借鉴自《颜氏验方》)

  粳米50克加水熬粥,沸腾后加入切片的半棵(主要用菜心和菜帮)大白菜、切段的大葱白20克和生姜10克,共煮至白菜、大葱变软,粥液黏稠时,起锅加食盐少许后食用。此粥可促进出汗,驱散寒气,又能调和胃气,使发汗而不伤正气,尤其适合老人服用。

  第三汤:豆腐火腿芥菜汤

  豆腐100克切块或厚片,与50克火腿丝共用少量花生油微煸炒,加入1000克高汤、生姜10克煮沸,起锅前撒入芥菜 0克、胡椒粉、香菜末,用食盐调味后趁热服用。 感冒除了怕冷、身痛外,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在前两汤基础上,此汤用芥菜、香菜、生姜和胡椒散寒,加以豆腐、火腿补中和胃,增进食欲,进一步加快人体调动自我恢复功能。

  治风热感冒的三汤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加重、头痛、咽喉红肿干涩疼痛、鼻塞涕黄,咳嗽痰黏或黄,且口渴喜饮,怕风。对镜可观察到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还有可能加重头面部痤疮、便秘等。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第一汤:桑菊薄荷饮

  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 克,苦竹叶15克,蜂蜜少许,加适量水,煮沸,代茶频服。桑叶清肺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平肝;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能迅速解除发热头痛等症状。有高血压或头痛、目糊之患者也较为适宜。

  第二汤:薄荷粥(选自《送余录》) 薄荷15克煎取药汁候凉,取粳米6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汁及适量冰糖。稍温即服,得汗最佳。 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护胃作用。此汤饮对新感风热者最适宜。

小孩流鼻血怎么回事
小儿脾胃虚弱的症状
儿童健脾的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