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饿出健康壮宝宝,吃出多病瘦宝宝?

中药大全  2019年07月12日  浏览:4 次

摘要:小儿肺脏很娇嫩,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诸如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炎症,故小儿不能受凉感冒。但穿得过暖,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后反而容易受凉。

曾世荣《活幼心书》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老人对其娇宠备至,最怕心肝宝贝营养不良、吃苦受冻,却不明白衣食无忧、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娇气、爱闹病、吃不胖?

不少小孩家长常讲: 我这个孩子,三天两头拉肚子,不知是啥原因? 这个孩子经常伤风,衣服穿得不少了,您看咋办? , 这个月孩子咳嗽都没停过,好一下又反复了 ,诸如此类的唠叨不停。

的确,在我们的日常门诊工作中,因腹泻、咳嗽而就诊的患儿几乎达到儿科门诊的95%左右。而这些患儿多数都是在2周岁左右。有些患儿甚至是每月发病一次,很多父母被折腾得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小儿爱生病,与孩子年龄有关, 岁前小儿容易传染一些流行病,但更主要的是因饮食不妥和衣着不当而起病。其实,原因正是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了。

如果做父母的能重视一下小儿的科学喂养,预防这些疾病还是不难的。

我国元代著名儿科学家曾世荣在《活幼心书》中曾写道: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

并且进一步告诫世人:

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

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

他立场鲜明的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看,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已经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生病绝大部分是风寒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食物积滞引起的消化道疾病。这是为什么呢?祖国医学所讲的人体五脏中,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

小儿的还不成熟,消化能力弱,虽然需要营养物质,但吃得过饱,胃肠负担过重,便可能引起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等胃肠疾患。

小儿肺脏很娇嫩,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诸如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炎症,故小儿不能受凉感冒。但穿得过暖,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后反而容易受凉。

再者,让孩子穿得过多过厚,会使胸部活动受限,肺的呼吸量减少,影响胸部正常。

这就是所谓的 过犹不及 。让小儿 三分寒 ,并不是让小儿去受凉,而是根据气候变化随时给小儿增减衣服,让小儿处于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环境中,锻炼小儿的御寒、抗病能力。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的老化研究所,曾用猴子做了有关少食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试验。他们将猴子分成两组,一组让其吃饱,一组只让吃七分饱。15年后,吃七分饱的那组猴子的死亡率只是吃饱组的一半。

科学家早在70多年前就发现,如果让老鼠、狗、果蝇等动物保持一定程度的饥饿状态,它们的存活时间要比正常进食的同类多出40%。

祖国医学还认为: 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 强调了 薄衣 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慢慢适应,循序渐进,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这样既可锻炼孩子的耐寒力,又不致使其受风寒。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有的孩子体制差,抵抗力较弱,大风降温时必须多穿,以防感冒。

另外,中医还讲究 戒养儿童,慎护风池 ,认为平时应该避免风寒之邪直犯风池。眠睡之时,母亲口鼻的气体不要直吹孩子囟门,否则风寒之邪侵袭,易使孩子鼻塞声重,吮乳口松,啼哭不安。睡中也不可使被子遮住孩子头面,以免影响呼吸新鲜空气。这些细致慎护、切实可行的经验,的确值得继承和效法。

除了三分饥与寒,我们的祖先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养护小儿的真诀。如南宋陈文中《陈氏小儿病源方论》首先提出正确的乳食法: 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 这种喂养小儿的方法直到今天人们还在遵循。

相反有些家长则做得比较好,孩子的饮食调配合理,荤素搭配,一般不去过分溺爱,而且穿的比较少,室外活动较多,反而孩子生病较少。因此建议家长一定要牢记以上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分销商城小程序

悦而维生素D好吗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有哪些

易抽筋是什么原因
运动后抽筋是什么原因
运动后大腿抽筋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