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改中国智能手机发展速度远超日本便利程度超乎

中药养生  2020年08月28日  浏览:1 次

中国智能发展速度远超日本:便利程度超乎想象

日本《钻石》周刊6月3日一期刊登自由撰稿人中岛惠的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中国人患上了智能依赖症》,文章摘编如下: 现金?我已经不带现金出门了。的确,2月过春节时取了1000元,现在钱包里还有300多元。因为在餐厅付餐费和在便利店购物时,都可以用智能结算,所以已经不用现金了。再说从钱包里掏零钱也麻烦。我4月下旬来到久违的上海时,一位姓王的朋友不经意地对我说。

大约从一年前开始,在中国的城市里,用智能付款已经变得很自然。据我所知,中国迅速发展到这种程度,进入脱现金社会,对于日本人来说还是很难想象的。

在中国,智能开始爆炸性普及是从2013年底开始的,那时距离现在不过才三年左右。在这期间,出现了售价1000元以下的低价位智能,用上了4G通信系统,智能机体也变大,还不断出现了很吸引人的APP。当然日本的智能也有很多APP,但大多是限于游戏的内容,并不涉及对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而中国的智能APP很多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出租车不足的北京和上海,呼叫出租车的APP是必需的,此外还有可以即时支付各种公共费用的APP。不仅如此,你可以不用排队,不用去银行,不用到远处购物。总之,在人口众多,城市规模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差别大的中国,利用智能就可以简单地解决问题。其便利、轻松超过了日本人的想象。

中国人频繁使用的是支付宝、支付等用于结算的A并促使养殖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初尝创业甜头的韦昭 "野心"更大了PP。2016年中国通过智能支付的金额,换算成日元已达到了600万亿日元(约合36.8万亿人民币)。

在有些店里,支付宝和支付都可以使用,有些店只能使用其中的一种,而消费者往往会下载两种APP。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支付APP,甚至连街头的报摊、餐饮摊点都可以用智能付费。

到现在,在大城市恐怕很难找到不能使用智能结算的商店,一旦人们习惯了这种便利,就变得离不开。

如果是在日本,去任何零售店,店方都会准备好现金零钱,店员的素质几乎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也不用担心假钞问题,对智能的利用度不如中国高不仅仅是因为社会基础设施不完善。但是在中国,因为存在上述不便,所以反而智能发展迅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超越了日本。

此外,中国人具有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的好奇心,还有很强的攀比心理,别人在做的事情,自己也要去尝试。这是短期内智能依赖度上升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智能,就不能使用方便的APP,一下子就会给日常生活造成妨碍。最近人们从事商务活动初次见面时,都不交换名片了,而是习惯把对方添加到朋友圈里。不仅是购物时支付款项,与家人或朋友预约见面,与有工作往来的人进行业务联络,全都可以利用智能。

可以一边走路一边打或发信息的智能,对于急性子的中国人来说是很适合的工具,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边走边用进行语音聊天,因为这比发信息的速度更快。据说现在还利用搞舆情调查或者发送通德国小报刊出凯特王妃露臀照引发英媒愤慨知,如果没有智能和APP,就会跟不上时代。

其结果,除了睡觉时间以外总也离不开智能的成瘾者增多,夸张一点说,已经开始出现重要性仅次于性命、与身体一心同体的情况。

我最早感觉到中国人对智能的依赖,是在2014年初。在北京和上海乘坐地铁时,放眼望去,车厢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看或者刷屏。那个场景作为此前见所未见的情景鲜明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2014年,在人口不到14亿的中国,使用智能的人约为5.5亿。自那以来仅仅两年半,使用智能的人已经达到八亿至九亿。到现在,堪称依赖症的对的热衷丝毫不减。

不过,随着对智能依赖症的加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不能使用智能的老年人和农民工来说,智能的普及拉开了与他们的差距,社会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不便。

有没有智能、能不能熟练掌握有用的APP使用方法,会给生活品质带来很大的差异,导致严重的智能差距,而这在五年前的中国是不存在的。在独居老人增多的上海,围绕智能的问题将来可能成为社会问题。

据中国媒体报道,今后智能上的APP不仅能使个人用来进行支付、预约、购物等等,还将在教育、医疗、行政机构、交通、保险等领域用来扩大服务。

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中国社会在拥有智能的前提下已经起步。只要居住在中国,恐怕就避不开智能。我这次在上海采访时,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尿酸偏高的原因
清热泻火
广州最好的癫痫病治疗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