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三伏天,去寒好时机

中药养生  2019年07月26日  浏览:5 次

摘要:“冬病夏治”,三伏天做天灸,可以祛寒。天灸的刺激性较大,易出疹子或水疱。也可以选择性质温和的通阳灸膏,补阳气的同时不伤害皮肤。可以将通阳灸膏贴肚脐、命门、大陵、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肾阳虚的朋友在贴命门时,加15分钟的艾灸,效果会更好。 三伏天

三伏天处于小暑和处暑之间,

今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12日到8月20日。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闷热、最潮湿的日子,

也是借助天力养生的大好时机,

可以把体内的寒湿和潜在的病根儿统统去除。

暑邪的特性

其性炎热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暑邪伤人,表现为高热、心烦、面赤等。

其性升散

升 ,即升发、向上,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等; 散 ,即暑邪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易伤津耗气。

暑多挟湿

暑季炎热多雨,热蒸湿动,故暑邪多挟湿邪。表现为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不爽、便溏等。

阳暑和阴暑

阳暑:俗称中暑

原因:烈日下待的时间过长,出汗过多。

症状: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

阴暑:暑热在内,寒湿在外

原因:感受暑湿之邪,加上纳凉不当。如运动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大汗状态下进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等。

三伏天养生要点

食宜清补

忌食:冰冷、寒凉、海鲜、虾、螃蟹。

宜食:健脾祛湿及温性食物。

五指毛桃汤加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三豆可清火毒,但性质偏寒,配合健脾祛湿的五指毛桃,可以中和豆类的寒性。

莫贪凉,防寒入

夏不敞胸,热不凉背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在炎热的夏天都要注意防寒。因为人体的脏器都在胸腔之内,这些脏器都十分娇嫩,喜暖怕凉;一些重要穴位都分布在人体躯干的中心线上。胸背受凉,容易出现肠胃、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睡眠时,人体基本处于 不设防 状态,如果夜里再开着空调或风扇,风邪便可侵入机体。

冬病夏治 ,三伏天做天灸,可以祛寒。天灸的刺激性较大,易出疹子或水疱。也可以选择性质温和的通阳灸膏,补阳气的同时不伤害皮肤。可以将通阳灸膏贴肚脐、命门、大陵、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的朋友在贴命门时,加15分钟的艾灸,效果会更好。没有时间艾灸的,可以贴8小时左右。

三伏天出门必备

、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清凉油、百草油、艾条等。艾灸印堂、百会、内关、大陵等穴位,可有效防暑,并预防中风。

有心脏问题的朋友备一些牛黄清心丸、速效救心丸、。

三伏天易患疾病及应对方案

1.发热

外用:药浴方加青蒿100克、香薷 0克、荆芥 0克、柴胡 0克,煮水泡浴。

艾灸:印堂、大椎、合谷。

2.腹泻、

多因开空调睡觉、运动后喝大量冷饮、雪糕等,使脾胃受邪。

中成药:保和丸、藿香正气丸。

食疗:健脾固元养生粉、健脾通阳膏。

艾灸:肚脐、三阴交、脾俞、足三里、中脘。

.皮肤病:湿疹、痱子、痘疮

食疗:三豆饮。脾胃虚寒者,加五指毛桃或少量陈皮。

外用:药浴方加藿香正气水泡浴。

孕妈妈患痱子,可用、杜仲各20克,草苁蓉10克,甘草10克,大枣5个,煲汤喝;多喝养肝茶、健脾固元养生粉、十谷米。

4.脚气

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外加暑湿风热引起的。

食疗:五指毛桃汤加土茯苓、薏米、赤小豆各20克。

外用:药浴方加藿香正气水泡脚。

5.肾结石

今年金燥木弱,肝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肝病等多发。多喝养肝茶、健脾通阳膏;通阳汤加解毒散10克,水煎服。之后服化石汤、穿破石汤。

6.失眠

食疗:十谷米加浮小麦、莲子、百合、龙眼肉各20克,心气不足的可加少量麦冬,百合,煮粥喝;养心安神膏、养元膏、八珍粉。

心态:保持神清气和,心胸开阔,以使气机畅通。

艾灸:涌泉、肚脐、太溪、三阴交、内关。

适用于测定妇女尿液中LH水平,以预测排卵时间,用于指导育龄妇女选择受孕时机或指导安全避孕。

骨关节炎的物理疗法

青少年长高吃什么钙片

悦而维生素D3滴剂价格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如何改善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怎么用药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治疗措施

济南好的妇科医院
西藏哪家专科医院治疗牛皮癣好
吉林最好的治疗癫痫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