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中医养生 中年男性不补则易老

中药养生  2019年07月15日  浏览:5 次

摘要:中年期一般指 5~ 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是人生中相当长的一段岁月,人生的许多重要任务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中年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个体面临家庭、社会中的多重任务,担任着多种角色,个体发展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中医认为 人到四十,阳气不足 ,因此便有 四十不补,五十受苦 的说法。壮年之后,女性是42岁,男性是48岁,人体的阳气升发活力有所下降,便会出现一个生理性的消降过程,此时若不及时补充,人便会很快衰老。如何补?中医教你几妙招。

夏补阳气冬不生病

阳气宜在春夏季节补。中医养生原则是 顺应天然 。夏季外界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一些慢性病在人体充足的阳气抵挡之下,减轻了。而到了冬天,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阴气也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变弱,慢性病就会 卷土重来 ,变本加厉。中医的 冬病夏治 就是在盛夏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将阳气培养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袭。这也是中医一直强调的 养生,要顺应天然 的观点。

《内经》里的夏日固阳原则

夏天补阳的方法有很多,《黄帝内经》给出了一些基本原则: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也就是说,夏天时不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夜卧早起)最好晚上11时前入睡,次日早晨六七时起床;不要怕热、怕阳光,适当晒晒太阳,少吹凉风(无厌于日);保持心情愉悦,不要经常发怒(使志无怒)。

中医专家论阳气

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药品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绝大多数疾病都可以从养护阳气、驱除湿邪的角度防治,培固自身阳气,就是开启人体自愈大药、抵御病邪的不二法门。

说这话的武国忠是中医界泰斗胡海牙先生的关门弟子,被称为 北京最贵的医生 。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阳气耗尽,生命也就消失。

阴阳在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各有侧重,阴气主要反映物质的一面,表现人的精气神,而阳气则突出反映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状况。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就问题多多。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只要能从 阳气 两字下手,那么大部分的现代病就不会困扰人们,一切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

日常固阳要点

少食冷饮:夏天多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做会损伤,消耗阳气。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冰镇啤酒和瓜果,以温开水为宜,以防止阳气受损。多吃温补食物如肉类食物,红枣、枸杞、当归等。

适当运动:夏天外界阳气最旺,这时多到户外活动,可以吸收自然界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如果运动过度,就会导致大汗淋漓,这样也易损阳气。

保暖避寒: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但过于贪凉,寒凉之气就会从人体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入侵。

推荐固阳妙招

按摩涌泉穴,振奋一身阳气:中医认为, 精从足底生 ,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人要穴位 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顾名思义,涌泉,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建议人们,每天晚上洗完脚后,按摩涌泉穴15分钟左右,或按摩人体其他的保健穴位如足三里、关元、命门等,对健康都大有裨益。

走路:走路的确也可壮阳,实际上,走路和足浴的保健功效,主要是通过涌泉穴起作用。路况不需特别讲究,也不必非要挑鹅卵石路,一般的路面即可,每天走半个小时的路,也可以固护阳气。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证书证候者。

生物谷灯盏花注射液治什么病

怎样才能治疗好小便刺痛

小孩咳嗽发烧怎么办

男性晚上夜尿多
男性晚上夜尿多怎么治
女性晚上多尿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