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气黄帝内经的元概念
中医新闻 2019年06月24日 浏览:8 次
清浊气:黄帝内经的“元概念”
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清浊是经常被使用的词语,几乎与寒热、气血、阴阳一样属于基本概念,是含义十分丰富的 元概念 。但过去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内经》中,清浊用来表示不同的生理现象,书中也常以此形象地阐述各种病因和病机。
用清浊表示生理物质的稀稠
《内经》说 浊气出于胃 ,又说 浊气归心 ,认为十二经脉有清浊不同的属性,是因为其中的血之清浊不一样。生理状态下,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内经》作者认为,血液的清浊是可以通过实验检验的,并不是理论推测。《灵枢 经水》说: 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五藏的坚脆,六腑的大小,储存多少水谷,以及 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 ,甚至十二经之中,各条经脉血与气的比例,孰多孰少, 皆有大数 ,都可通过一定手段检测获得。文中提到的 血之清浊 ,是《内经》作者经常使用的学术语言。
《素问 五脏别论》说六腑 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 。六腑里的 水谷浊物 就像泥沙俱下的江河一样浑浊不清,与五脏储存精微物质明显不同。
用清浊说明体液的阴阳升降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认为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不能上升,就会出现泄泻;浊气在上,不能下降,就会出现胀满。这是因为 阳升阴降 受阻而出现的病证。因为正常的情况下,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与之相应,也应该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这里把清浊与阴阳相联系,说明生理代谢时 升降出入 的原理。
宝宝积食不吃饭怎么办孩子消化不好怎么办宝宝健脾食谱
小宝宝便秘怎么办小孩便秘
儿童便秘

- 上一篇: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怎么样好不好医生
- 下一篇 怀孕前先做好牙齿保健
-
黑豆浸酒水肿臌胀
2019-07-15
-
淡豆豉的炮制方法
2019-07-07
-
云南办班交流治未病工作经验
2019-07-07
-
代煎中药喜忧参半
2019-07-06
-
幸福民生健康天津主题论坛在天津市举行
2019-07-06
-
中医针灸让你的脸快快瘦1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