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简、最效的腹泻防治方案集
偏方秘方 2019年08月14日 浏览:5 次
摘要:脾气不足,运化无力,升降失常,则生泄泻;肠腑受伤,不能泌别清浊,水谷并下而成泄泻;肝郁犯脾,气机阻滞,运化失常,水谷清气下趋大肠而为泻;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脾失温煦,水湿不化,可致大便滑脱不禁。 泄泻又称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以腹泻的程度及症候特点区分急、慢性。
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好发于夏秋二季,一般都有较明确的病因,发病较急,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病因多为饮食不洁或肠道感染引起,一般对症治疗都能及时痊愈,病情不太严重的腹泻还有一定的自愈性。
慢性泄泻是指泄泻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临床上以脾者为多见,多表现为大便溏薄,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腹胀纳少,四肢不温,体倦面黄,腰膝酸软,或黎明之时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因病程较长,患者普遍出现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的表现。
引起慢性泄泻的病因有脾胃衰弱,或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或由肝失疏泄,横逆乘脾;或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脾失健运、肠失传化、肝失疏泄、肾失封藏是本病病机的重点。
脾气不足,运化无力,升降失常,则生泄泻;肠腑受伤,不能泌别清浊,水谷并下而成泄泻;肝郁犯脾,气机阻滞,运化失常,水谷清气下趋大肠而为泻;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脾失温煦,水湿不化,可致大便滑脱不禁。
1健脾止泄良药 砂仁
中医认为砂仁辛温化湿而不太燥,行气而不破气,调中而不伤中,是醒脾调胃的要药,对于脾胃气滞、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冷痛等均有良效,并被用于中药方剂配伍和作为多种中药成药的原料,砂仁香气浓郁,入食也堪称妙品。
砂仁单验方
小儿食积泄泻:砂仁 0克,鸡内金 0克,麦芽 0克,共为细末,面粉适量,共同混合成面块,烙成饼,每张含药 ~6克,每日食1~2张。
脾胃虚寒泄泻:单取砂仁适量,研末吞服,每次2克,每日2次。
消化不良泄泻:砂仁、焦苍术各 0克,炒车前子10克,共研为细末,蜂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
虚寒腹痛泄泻:胡椒5粒,砂仁4枚,加400毫升水,煎煮出味后,打入两枚鲜鸡蛋,煮熟趁热喝汤,食鸡蛋。
值得注意的是,砂仁性温而味辛,凡之人不宜多食。肺热者勿食。
2敷脐治泄泻
处方1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各 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共切成粗末,炒热,布包。
用法:将炒热的药包放脐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
主治:慢性泄泻。
处方2
艾叶 克,荜澄茄15克,吴茱萸1克,细辛、防风、公丁香各10克,川椒、干姜、香附各15克,大青盐2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加工成粗末,炒热,装入 0厘米*20厘米的布袋中,备用。
用法:将药袋放脐部,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稍凉时可用电熨斗反复熨药袋,施治时间最好在晚间进行,每日1次,每次40~60分钟,连治4周为1疗程,1剂药可用2次。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
处方
黄连12克,滑石 0克,木香15克,吴茱萸4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备用。
用法:取药末10~15克,撒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贴于脐中,1日换药1次。
主治:湿热泄泻。大便下泄如注,粪色黄褐而特臭,口干渴,或面红身热,或泻物灼肛,舌苔黄,脉滑数。
处方4
车前子9克,6克,甘草 克。
制法:上药共碾成细粉末,瓶贮备用。
用法:临用时取药末适量,填满患者脐孔,外以纱布盖上,再用胶布贴紧。每天换药1次。一般填药2~ 次可愈。
主治:湿热泄泻,大便泻下如注,腹部灼痛,大便色黄而臭, 灼热,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5
肉桂 克,白胡椒15克,鸡内金 克,枯矾6克,新鲜葱头 ~5节。
制法:除葱头外,余药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
用法:取葱头捣烂,与上述药未拌匀,加适量醋酸调成糊状,平摊脐部,每天敷2小时即可,每日1次,6次为l疗程。
主治:肾阳不振之五更泄,泄泻日久。小腹畏寒喜暖者。
处方6
补骨脂、吴茱萸、肉、胡椒、木鳖子、公丁香各1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共碾成细末,备用。
用法:以热米汤适量,调和上述药物末做成1丸,将药丸填塞入患者脐孔中,外以胶布固定,待脐孔恶到灼热发痒时揭掉。每日换药1次。宜忌食生冷及油腻食品。
主治:五更泄,黎明前腹胀痛,肠鸣即泄,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腹泻试试灸疗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效果确定,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灸法1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 ~5壮。
灸法2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 ~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4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5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调和肝脾,涩肠止痛。用于肝脾不和,泻痢腹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见上述症候者。
春季引起的骨关节炎
孩子老流鼻血
小孩晚上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小儿食积发热特点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什么症状
怎样治疗小儿积食发热
重庆哪家牛皮癣专科医院好西安哪家专科医院治癫痫
陕西癫痫好的医院

- 上一篇: 春季养肝首选六款花茶
- 下一篇 靠谱的润喉缓解咳嗽方
-
切尔西要卖天王给巴萨阿布钦点放行筹钱引援
2020-08-13
-
咳嗽气喘可以吃哪些水果
2019-07-15
-
水浒全传话中医
2019-07-13
-
针灸减肥如何解决顽固性肥胖
2019-07-13
-
树微笑服务品牌
2019-07-12
-
传承中医药不靠申遗靠创新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