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精耕细作湖北蔬菜产业跨越千亿永恒

中药常识  2021年09月04日  浏览:3 次

精耕细作 湖北蔬菜产业跨越千亿

【导语中国蔬菜】光照充足,湖泊交织,海拔高低悬殊,独特的区位条件造就了湖北蔬菜的特色优势。2013年全省蔬菜产业总产值达1061.9亿元,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900多元,在全省种植业、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分别占1/3、1/5。

一头装着农户的腰包,一头连着市民的餐桌,小小菜篮子,民生大文章。

经国家统计部门确认,去年我省蔬菜产业迈入千亿元俱乐部。种植业中,蔬菜三分天下有其一,多个品种全国领跑。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悠悠菜香折射着时代的变迁。

菜篮子里藏着四个全国第一

水生蔬菜、魔芋、食用菌与高山蔬菜并驾齐驱,撑起了湖北千亿蔬菜产业的半壁江山。

一位长期在我省贩运蔬菜的江苏老板说,湖北的高山蔬菜,鲜嫩爽口,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口碑很好。2013年,全省高山蔬菜基地面积160万亩,年产量500万吨,产值50亿元,全国第一。

他想像得过于“乐观”。 “地被征走了之后到现在 还有3个全国冠军:水生蔬菜播种面积148万亩,产量289万吨;魔芋种植面积52万亩,产量69万吨,占全国40%;食用菌出口9.0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48%。

我省光照充足,湖泊交织,海拔高低悬殊,独特的区位条件造就了湖北蔬菜的特色优势,无论是讲规模,还是讲效益,这个传统产业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从提篮叫卖的小菜,到富民千亿产业,菜篮子分量越来越重。2013年全省蔬菜产业总产值达1061.9亿元,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900多元,在全省种植业、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分别占1/3、1/5。

从看天吃饭到人为可控

格化的布局、白色的大棚、强大的太阳能杀虫灯、专业的管家公安县维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园里,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设施土改洋,一年采摘期达10个月,效益翻了三番。合作社理事长李靖脑瓜子非常灵光,早在2009年,他就认准发展大棚蔬菜、运用新技术的路子。合作社构架起了家畜沼气绿色蔬菜的循环生态模式,年产值2000万元,社员户均收入达8万元。

设施蔬菜摆脱了自然的束缚,上市时间可人为掌控,效益实现最大化。

麻城宋埠镇彭店村原本是一个种粗庄稼的村子,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麻城蔬菜第一村,村民收入有90%来源于蔬菜。

农民肖明兆是公认的蔬菜王,他的100多亩蔬菜大棚全采用进口的耐热薄膜,冬暖夏凉;配套有杀虫用的生物灯,浇水用的滴灌设施。一下子用上这么多装备,还有得赚吗?肖明兆笑了笑说:一亩大棚平均投入约2万元,但可用15年,平均算下来增加成本不多,而大棚蔬菜收益是露地蔬菜的5倍。

行走荆楚大地,越来越多的白色大棚,越来越庞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与加工厂,都昭示着蔬菜产业发展方式正由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省利用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突破性发展设施蔬菜,去年全省新增大棚蔬菜面积15万亩,仅武汉就拿出7亿元扶持资金发展设施蔬菜。

省蔬菜办主任李青松说:保证菜篮子有效安全供给,落实省政府下达的800万亩菜地最低保有量是基础,依靠科技是关键,推进设施化栽培是方向。

从看天吃饭到人为可控,全省高效设施蔬菜面积占比突破18%。

洗个澡变个身,价格翻几番

嘉鱼是传统蔬菜种植大县,总面积60多万亩。千家万户种蔬菜,市场冷暖无定律。如何破解销售难,提高种植效益?龙头企业给出了答案。

走进国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将黄瓜、白菜、冬瓜等蔬菜洗净、消毒、分装,一份份光鲜靓丽的净菜,被运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大超市。不过两三毛的蔬菜洗澡、变身后,价格翻了几番。

引进一家工厂,带活一片基地,嘉鱼蔬菜的发展模式,在全省各地陆续上演。长阳火烧坪高山蔬菜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天润生态农业科技开发项目投产,一年可加工高山蔬菜24万吨、生产1.5万吨脱水蔬菜,创年产值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

我省蔬菜产业驶入提档升级的快车道。福建新美蔬菜、华康食品、巴蜀蔬菜等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组团式落户湖北,并迅速成长为细分市场的龙头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培育蔬菜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上万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普及标准化种植、建冷库错季销售、组建专业合作社、办蔬菜文化节吆喝这些都深刻改变着湖北蔬菜的产业形态。

从带泥卖到冷藏初加工,再到精细深加工,湖北蔬菜产业成功实现三级跳。

郑州妇科习惯性流产治疗费用
合肥白癜风好医院
避孕方法女人常用的是哪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