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看完关于他的故事

中药常识  2020年07月04日  浏览:3 次

看完关于他的故事,对这位人类杰出的艺术家,我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可怜的梵高!

谁也没有理解我——可怜的梵高之一

无法得知,在异口同声对梵高的膜拜中,有多少人不过是一种鉴赏品位的炫耀,甚至是伪饰,但可以肯定,大部分闹哄哄的收藏,是利的驱动,所谓大俗若雅。

我常常觉得,未必有多少人看懂了梵高,关于这,梵高说过:很少有人理解画家的所作所为。

就像热读张爱玲一样,当读谁成为一种时髦,读到什么就不重要了。在我看来,这根本违背了读书的旨趣,对艺术品的追逐尤其如此。鉴赏品位与追逐时髦到底是两码事。

于艺术,我惭愧自己一直是个槛外人,所以我从来不敢认为我看懂了他们,我只是有感于现实中有太多的虚妄,使人徒增烦恼。不知是什么东西把人们逼成了这个样子。

早些年看关于梵高的书,我就确信他真的疯了。这种疯魔不断地呈现在他的作品中,从中,我看到了宣泄。他活着时,有太多的情感需要宣泄,可人们从听不懂到不耐烦听,于是,他的情感就只剩了一个出口——绘画。他曾怨艾道:谁也没有理解我。

绕开技法不说,他的色彩的确惊心动魄。是色彩释放了他的积郁,同时,他也解放了色彩,他眼里的一切,都厚厚地涂抹着他内心的情感,跳跃着他明艳的色块和扭曲的线条。

想想,颜料在画布上隆起达一英寸之高!这种对色彩的疯狂追求,表达着一颗被囚禁的心灵的强烈宣泄:色彩,有溃坝之势,方能松动他的热爱、积郁,还有恐惧,是的,对疾病发作的恐惧。事实上,他的心一直被疾病囚禁着,被害怕疾病发作的恐惧囚禁着,这与他强烈的自由表达欲望,形成了尖锐的对抗,极大的势差,于是,色彩呈现在画布上, 冲出作品,直抵灵魂。

梵高的绘画,于世界无疑是极幸之事,而于他本人何尝不是悲哀之至之事?可没有绘画,岂有梵高?

遥想当年梵高的极度痛苦,乃至割掉自己的耳朵,乃至打死自己,真叫如今的赞美、追捧尴尬不已。如果后来追捧他的人们去了当年,又会有几人认识到他的价值?要知道,在他打死自己以前,他的油画仅售出一幅,而他是多么高产的一个画家啊!

当然,他的痛苦是多方面的,但绘画占据着他生命太大的份额,他本该活得更长久一些的,如果他能从世人的承认和接受中获得足够的慰藉。可当年,连高更都躲开了,安慰他可怜的身心的,唯有他的胞弟提奥。而今,一掷千金的收藏者,俯首膜拜的追捧者,又有几人能比那时的人更懂他的艺术?人云亦云罢了。

要么发疯,要么远远超过我们——可怜的梵高之二

说他一生贫困似乎不太准确。事实上,二十三岁以前,他从来不必为生计发愁,二十岁前后的几年中,他还有一份收入挺高的画商工作。27岁时,他做出了一生中最正确,也最具悲剧性的决定:当一名画家。对于这个决定,他异常坚决,对于绘画,他异常勤奋。可惜他只留给了自己10年的时间。精神上的疾病和身体的虚弱一步步逼紧了他,折磨着他,而他对自己生活上的严苛,更帮助了病魔的肆虐,他曾在四天中只靠二十三杯咖啡充饥。

在他生命最后几年中,发病间隙,他常常是平均每天画出一幅油画,似乎在与自己的生命争夺跑道。那些完成的作品,常常被他随便塞到一个肮脏的角落,有许多,在他死后被人当做柴火烧了。

精神疾病不仅是梵高个人的不幸,也是这个家族的不幸,他死后不久,他的弟弟提奥在悲痛和疾病的打击下也疯了,几年后,他的小妹妹因同样的病症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直到死去。

只活了三十七岁的他,没有也不会给自己写传记,但提奥精心保存了他的六百七十封书信,这些书信充分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人生哲学和艺术观点,想必不会逊色于一部自传。我真希望能完整地看到他的那些书信。

人们能享受梵高的艺术带来的愉悦,得感谢他的弟妹约翰娜。是约翰娜在他们兄弟二人去世后,忍着悲痛,反复阅读他们的书信,收集整理了梵高的作品,并矢志不移地把它们介绍给人们。

梵高受益于印象画派,并超越了它。一位梵高的传记作者这样评价他:“无疑是野兽派、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绘画运动的充满焦虑的创始人,是所有画家的痛苦人格为最主要特征的绘画艺术的先驱”。

他对自己似乎没有太高的估价,常常疑虑自己的艺术能力,他这样展望自己在画家中的地位“我敢向你保证,现在或将来安排给我的位子,都是非常次要的。”事实证明他错了。短短十年的创作,他使自己跻身于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之列,只不过那是身后之事了,他那颗饱受摧残的可怜的心,没能从这个迟来的辉煌中得到些微的慰藉。

然而他的这段话让人惊异:“将来人们必定能认出我的作品,而且在我去世后,肯定会写我。”这次他说对了。他做到了以自己的作品打动人心。

一位研究过他病因的大夫这样说:无论在疾病还是在艺术中,他都是一个“独特的人”。

他的朋友和导师卡米耶·毕沙罗说,他确信,梵高“要么发疯,要么远远超过我们。但我没想到两点他都做到了。”这,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却是事实。

爱情传教——可怜的梵高之三

1、爱情

在二十岁时,他遭遇了一生中第一次爱情,对于他,那是一场灾难:在暗恋了一个女孩九个多月后,他的爱情表白遭到断然拒绝,这打击一定贯穿在他以后十七年的生命过程中,直到死亡,自此,他的精神状况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迹象。如果说第一次爱情的失败是灾难性的,那么八年后到来的第二次爱情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他爱上了表姐,而这次遭到的拒绝更为坚决。尽管他说:“爱是如此的纯洁,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实,因此,要恋人收回自己的爱,就想要他夺走自己的生命一样,绝不可能。”但这并没有打动表姐的心,这场爱情,以他在油灯的火焰上烧烤自己的手作为表白的极致而告终,他又一次惨败了。作为对亲人的报复,他与一个 来往,并染上淋病。

在他三十一岁时,他拒绝了一个四十一岁女人的爱,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个爱上他的女人。

2、传教

梵高曾经有四年的传教经历中,在这四年中,他就像一个苦行僧,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和身体极度苛求,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健康。 最初产生传教的念头,是因为在伦敦的贫民区,他第一次看到了挣扎在贫困中的男人和女人,这深深地刺痛了他那颗善感而悲悯的心。对处于贫困境地的工人、农民,他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把这些情感表现在画作中。

作品?人生追求——可怜的梵高之四

1、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存在着上帝,他说:“我认为人及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在道德的、精神的和崇高的美,真正善和美的一切,均来自上帝。……有人热爱伦勃朗,但认真讲,谁若想真正理解那些伟大艺术家、那些严肃大师们在其杰作中表达的意义,谁就会明白存在着上帝……一些人在书中写下或讲出这一点,另一些人则通过绘画表达。”离开传教工作后,正如他说的那些伟大艺术家,他继续在作品中表达着上帝的存在。可,有多少人能看懂他的作品,他的信念?

他渴望人们理解他的作品,在其作品中,他寄予深厚的爱与悲悯,他说:“我希望能画出打动一些人的画作……无论是在人物形象上,还是在风景中,我都希望表现真正的悲哀,而非情感上的忧愁。……通过我的画来表现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的内心世界,这便是我的抱负。不管怎样,这一抱负更多地是建立在爱而非愤怒上。”由此我想,在他的作品里一定充满着崇高的哲学意味,可惜没有多少人能够读懂。

2、人生追求

我们可以通过梵高的这段话来体会他的人生追求:人来到世上,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快乐,甚至也不能仅仅停留于诚实。人来到世上,应当为人类做些大事,应当争取崇高,克服粗俗,这种粗俗几乎阻挠着每个人的生存。

我祈愿,每个欣赏梵高、热爱梵高、收藏梵高的人,能够体悟他的人生追求,以让自己站在他的作品面前时,无愧于自己的灵魂。 梵高的人生遭遇是令人怜悯的,但他表达于作品中的精神追求和艺术才华是崇高的,令人敬仰的。人类世界因为梵高的存在而高贵了许多。

共 08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由得也从心里深深的叹息了一声,可怜的梵高!这篇文字,作者试着从“人性的孤独,精神的疯狂,爱情的绝望,人生的追求。”四个方面去解读,去剖析,去探索,去悲悯伟大的艺术家梵高。在行文中,作者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叙述,客观分析,而是赋予了文字以丰富的情感。每一个字里,都有着艺术家梵高的骨与肉;每一句话里,都栖着梵高的精神和灵魂;整篇文章里,都涵含着作者对艺术家梵高的深切的同情和怜悯!这篇文字,语言凝练优美,构思独特,打破了以往一些作者单一地从画的色彩和内容去解读梵高的思维模式。而是从梵高的人生经历,爱情挫折,精神状态,作品特色等多角度去写梵高。让人在感叹梵高可怜,可叹,可爱,可敬的同时,也对社会,对人性,对艺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谢作者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这篇作品,不论从语言上,构思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倾情推荐大家共赏。【:清霜】

1楼文友: -29 09:26:50 当艺术不被人理解时,艺术是如此孤独。当艺术家不被人理解时,梵高是如此绝望。对艺术疯狂热爱,却对人生如此绝望。三十七岁,一声绝决的枪响,结束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短暂一生。留给后人,除了赞叹,除了悲悯,还有太多的思考。

回复1楼文友: - 0 17:51: 6 谢清霜老师解读、、点评,辛苦您了!

2楼文友: -29 09: 2: 0 文笔优美,语言凝练。欣赏一砚老师精彩剖析,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2楼文友: - 0 17:48:29 谢晓文老师点评!问好。

楼文友: -29 10:24:20 欣赏一砚老师精彩剖析,学习了。感谢赐稿梧桐,祝福写作愉快!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回复 楼文友: - 0 17:49:12 谢吴老师点评!问好!

秦皇岛治白癜风较好医院
包头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少年大便干结如何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