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脑中风足针疗法

中药常识  2019年08月09日  浏览:1 次

摘要:足针疗法,运用与脑病相关的60余个新穴位,治疗脑中风偏瘫、失语、肢体屈伸、痉挛,收到一定的疗效。 足针适应证

1.脑血管系统:脑中风偏瘫,、脑昏迷、失语、视物不清、软弱无力、走路不稳、一过性意识不清、嗜睡、头痛、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癫痫、帕金森病。

2.心血管系统:、高血压。

.消化系统:腹痛、胆囊炎、胃肠炎。

4.病:痛经、。

5.骨科疾病:颈心综合症,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痛。

足针操作程序

1.医生用肥皂水将手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2.通知患者求诊的当天早晨双脚用温水洗净。

.患者仰卧,把袜子脱掉,在需要针刺的穴位上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消毒,或用安尔碘在穴位消毒,擦拭时应从穴位中心向外侧消毒。

4.足针进针时要求取穴准,刺针快,针要细要短。

5.足针的留针时间为15~20分钟,中间不再捻针。

6.取针时,可用棉签按压穴孔,以防出血。

疗程

常见病10天1个疗程,中风偏瘫、帕金森病、关节痛、腰肌病15天1个疗程。

典型病例

病例1:艾利斯尼,男, 1岁,美国旧金山市司机。2006年 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体健,于2006年1月12日因驾驶汽车过渡劳累,次日清晨忽感语言不利,说话口齿不清,右半身沉重,右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不能单独行走,偶尔饮食呛咳,急送旧金山公立医院,作脑CT扫描示: 右侧低节区内囊前角小灶出血 、 多发性脑梗死 ,用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好转不明显,后来就诊。

刻诊:右侧肢体软弱,站立困难,言语不利,伸舌偏右。经人介绍,建议足针疗法现场治疗。

中医诊断:气虚血瘀,风痰上扰。

西医诊断:脑梗死、脑出血。

治疗:足针疗法。

操作方法:平卧位,取穴:失音、失语、行间、醒脑、神明、涌泉、抬腿。留针15分钟,用特定手法,患者瘫痪的下肢、膝、踝关节逐渐感到温热,一会儿功夫伸舌自如,可叹出声音, 0分钟后扶患者站立,并能单独行走。

病例2:张某,男,60岁,工人。2005年10月9日偏瘫,语言不清,两个月前昏迷,右侧肢体瘫痪,经CT扫描,诊断为脑出血,经外科开颅引流手术后,神志清楚,语言不利,右侧偏瘫严重,经某医院的针灸大夫治疗,语言不利,右侧肢体仍运动困难,夜寐不宁,易惊醒,纳差。翻阅经治的病历,曾诊为脑出血后遗症,脑中风(中脏腑),曾针刺的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环跳、心俞、脾俞、哑门、风府等穴,经月余治疗,右侧上下肢体仍困难,闻听用足针对偏瘫、失语有效来试诊。

检查:右侧肢体瘫痪,肌力Ⅰ~Ⅱ级,语言不利,只能吐出简单的声音,听不懂意思,舌红、苔少,脉细弱无力。

中医诊断:脑中风偏瘫。

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

治疗:足针疗法。

操作方法:平卧位,穴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

取穴:兴奋、开窍、神明、抬腿、扩络。

手法:选穴选准,进针宜快不宜慢,宜浅不宜深,深浅不过三分,调针后留针 0分钟,待足部发热,患者即可抬腿。连续针灸15次为一个疗程。

10月15日,取穴:失语、失音、行间、颈聂、平衡、开窍、曲膝、解痉,舌头用力可伸出嘴外,吐二三个字,但不能连续发音,上下肢可抬举,仍感到无力。

10月19日,取穴:行间、太冲、醒脑、神明、涌泉、肝木、脾土、立动、立扶,语言恢复,上下唇闭合灵活,发出正常的声音,可扶行走。

另外,治疗中应注意:使用的针宜短不宜长,针刺宜浅不宜深,针刺手法宜快不宜慢。特别是足针的新穴位,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才能有好的效果。

珊瑚七十味丸:镇心,安神,定惊,调血。用于脑血栓,脑溢血,冠心病,肢体瘫痪,心动过速 或过缓,高血压,小儿麻痹,癫痫及各种神经炎等。尤其对大脑神经和心脏性疾病有特殊功效 。七十味珍珠丸: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 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小孩晚上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腰酸背痛有什么妙招

积食发烧的退烧的方法

两岁宝宝流鼻血

小孩经常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辽宁治疗妇科的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南宁牛皮癣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