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丰胸

如今在很多作家眼里权衡

中医丰胸  2021年05月01日  浏览:2 次

如今在很多作家眼里,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环境宽松的高校教职绝对算得上“香饽饽”。也因此,他们才会前赴后继地涌进高校,很是执着。毕飞宇和张悦然最近成为“作家教员”中的新成员。教职为何会成为“香饽饽”?其中是否也有几多无奈?

事件:大批一线作家入职高校

这几天有不少南京大学[微博]的学生在微博上“秀”着名作家毕飞宇的签名。据了解,毕飞宇已经不久前正式进入南京大学担任教授,讲授文学。那些签名,就是毕飞宇在上课之余给学生写下的。

据说,南大崇拜毕飞宇的人很多,所以签名总是排起长队,但也有人在上规劝道:“大家别急,毕飞宇是来当教授的,不是来作讲座的,来了就不走啦!”

据所知,这应该是毕飞宇第二次担任教职。1987年他从扬州大学毕业后曾被分配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教授文艺美学课程。此后因缘际会,毕飞宇当了一名职业作家,并一直成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就在南大学生为毕飞宇的到来欢呼雀跃之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很多90后学生也异常激动,因为着名写手张悦然已经正式进入该校中文系任教,并将从下个学期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讲授写作和文学史之类的课程。

很多学生自称是“看着张悦然的作品长大的”。和毕飞宇受南大之邀担任教授不同,张悦然到人大任教是自己去应聘的,据称她今年刚拿到博士学位,属应届毕业生。

变迁:过去重理想,现在重“饭碗”

在毕飞宇和张悦然之前,2011年已有阎连科[微博]和刘震云受聘为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二月河出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而再早些时间,王安忆到复旦大学担任教授,梁晓声则去了北京语言大学。最近这些年,“作家向学校挺进”的浪潮可谓高潮迭起。

注意到,中国作家也有担任教职的传统。比如1949年以前,鲁迅、沈从文、徐志摩、老舍、冰心等人都曾受聘为教授,在着名的大学里讲授文学。后因有了作协组织,很多作家加入作协,成为拿工资的专业作家。作家和高校的关系一度相对疏远。

作家与高校再次产生密切关系,则是近20年的事。据本报了解,在作家加入高校的大潮中,格非和马原[微博]算起步最早的一批。早在1985年,刚毕业的格非就入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一名普通教员做起,一直做到教授。2000年他远赴清华大学担任教授。而马原也是2000年到同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一度为中文系主任。

但业内分析,同为担任教职,但之前和现在的作家入职心理可能有所不同。格非留校任教时,还远未成名,大学工资也少得可怜。教学只是他的一个爱好。马原到同济时,收入虽有所提高,但与现在年薪动辄几十万的教授们相比,还很清贫。马原说,他离开文坛去教书,纯粹是抱着“小说已死”的悲观。

可是现在一些作家入职高校,则显然没有那么纯粹。比如对于张悦然入职人大,一些读者就表示很意外,“张悦然能力很强,可以做很多事。但到大学当普通教员,应该还是女孩子 求稳 心态的表现,就像那么多人拼命考公务员那样。”

背后:作家个体户对“以笔为生”没把握

了解到,作家入职高校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现在很多作协严格控制专业作家名额。既然成不了领工资的专业作家,总得找个领工资的地方,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也就成了不错的选择。当然,作家入职高校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也有不小的裨益。

据观察,目前中国的传统作家群体除了专业作家、大学教员和有其他工作的人,真正靠版税吃饭的“作家个体户”很少。作家似乎总是必须挂靠在某一个组织下面,受到组织的供养才能生存下去,他们对“以笔为生”没有太大把握。这也与近年传统文学式微,文学新书销量大幅度下降导致正统作家的版税锐减有关。

而因为过的是“工作着并写作着”的生活,很多作家抱怨忙得没空写作,但也只能无可奈何。

3天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3%! 近期 (:李央)

营口白癜风最好医院
天津治白癜风的医院
西安妇科诊疗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