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家传配穴秘方一
中医丰胸 2019年09月10日 浏览:6 次
摘要:风池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底,肝俞用平补平泻法,肾俞用补法,不留针;内睛明、球后用压针缓进法,攒竹、瞳子髎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内,留针20~ 0分钟,以平肝补肾、活血明目。
风池、大椎、风门、后溪。
手法:风池、大椎、风门用 烧山火 手法,不留针;后溪用 烧山火 手法,留针20~ 0分钟,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以发散风寒、解表宣肺。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
发散风寒取风池,大椎风门与后溪。四穴皆用烧山火,遍体发热汗淋漓。
二、透表肃肺方
大椎、陶道、肺俞、合谷、列缺。
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合谷、列缺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出汗;以疏散风热、透表肃肺。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
透表肃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出,合谷列缺齐双用,透天凉法高热除。
三、祛风活络方
风池、地仓、人中、下关、四白、合谷。
手法:患病在 天以内者,针双风池,用 烧山火 手法,使热感传到前额,出汗,不留针;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针健侧地仓沿皮透颊车;下关、四白、合谷用温散法,使其有温热感,留针15~20分钟,以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患病4天以后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留针5~10分钟,以通调气血、温润经筋。
主治:面瘫,口眼喎斜。
祛风活络取风池,人中地仓下关施,四白合谷烧山火,纠正口喎莫延迟。
四、祛风开窍法
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承浆沿皮向下斜刺,百会向后沿皮斜刺,留针10~20分钟,十宣点刺出血,以祛风开窍、苏脑醒神。
主治:中风昏迷,迷心窍,小儿惊风。
祛风开窍取人中,以泪为度人苏醒,承浆百会十宣刺,中风昏厥有奇功。
五、祛风化湿方
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 烧山火 手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 0分钟,以祛风化湿、散寒止痛、通利关节。
主治:风寒湿痹,膝关节肿痛。
祛风化湿阳陵泉,梁丘膝眼足三里,痛痹施以烧山火,通关利节愈有期。
六、导痰开窍方
旁廉泉、天突。
手法:旁廉泉用导痰法,以左手拇食二指紧切左右旁廉泉,候至患者作呕时,用指切速刺法点刺左右旁廉泉,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呕出;如不能呕出,再以左手拇食捏紧双侧旁廉泉,中指抠天突穴,即可将顽痰呕出。
主治:中风闭证,小儿惊厥,麻疹出而复回,痰阻咽喉,不能吐出与咽下的险证。
导痰开窍旁廉泉,捏紧速刺莫迟延,若是顽痰吐不出,急抠天突见奇功。
七、通结催吐方
中脘、幽门、内关。
手法:中脘用催吐法,以左手中指紧按中脘穴,其他四指排开,按在左右两侧,让患者吞鼓腹中,右手持针向上刺,左手同时压按努力,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推按、提插几次,使针感向上传导,令气上攻,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促其呕吐,迅速将针拔出。如仍不能呕吐,可用左手食中二指压按左右幽门穴,其他手指按在左右两侧,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压按几次,候患者作呕时,点刺幽门穴,即可促其呕吐。
主治:食物中毒,食停胃脘,欲吐不出的险证。
通结催吐取中脘,吞鼓腹中幽门通,内关提插施关闭,胃脘食物呕吐空。
八、泻热通便方
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
手法:大肠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及下肢,不留针;天枢、丰隆、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及下肢,留针20~ 0分钟,以泻胃肠积热,通便止痛。
主治:胃肠实热,大便秘结。
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诸穴均施凉泻法,实热便秘即可除。
九、润肠通便方
天枢、支沟、上巨虚、三阴交、照海。
手法:天枢、支沟透间使、上巨虚,用凉泻法,使腹部有凉感;三阴交、照海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
主治:阴虚便秘,习惯性便秘。
润肠通便上巨虚,支沟照海与天枢,三阴交穴明补泻,阴虚便秘即可除。
十、泻热祛毒方
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
手法:以上穴位用鼠爪刺法出血,不留针,先刺发病开始部位,后刺病的尾端,俗称 截头断尾 ,然后刺合谷,内关用凉泻法,留针20分钟,使凉感向肩部传导,以泻热祛毒、止痛消肿。
主治:头项面部疖肿,带状疱疹。
泻热祛毒腰阳关,大椎灵台膻中间,止痛消肿鼠爪刺,疮疖疱疹即可痊。
十一、活血通经方
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
手法:气海、关元、气穴用补法,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使上下肢和小腹产生酸胀感,留针20~ 0分钟,以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主治:经闭、不调。
活血通经三阴交,气海气穴关元窍,合谷穴上分补泻,通调月经疗效高。
十二、疏肝理气方
膈俞、肝俞、膻中、期门、太冲。
手法: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腹部和下肢,留针20~ 0分钟,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主治:,胸胁胀痛。
疏肝理气取肝俞,膈俞膻中期门通,平补平泻太冲穴,胸胁腹痛有奇功。
十三、理气定喘方
膻中、百劳、大椎、定喘、列缺。
手法:膻中沿皮向下刺8分,百劳、大椎、定喘、列缺用金鸡啄米法,使其产生酸胀感,留针20~ 0分钟,以宣肺化痰、理气定喘。
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
理气定喘针膻中,百劳大椎定喘灵,宣肺化痰列缺穴,金鸡啄米喘咳平。
十四、疏经镇痛方
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
手法:风池用温通法,使温热感传到前额,不留针;其他各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0分钟,以扶正祛邪、疏经镇痛。
主治:头晕、头胀及各种头痛。
疏经镇痛取百会,风池太阳及头维,合谷穴中明补泻,头痛针效疾如飞。
十五、活血明目方
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
手法:风池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底,肝俞用平补平泻法,肾俞用补法,不留针;内睛明、球后用压针缓进法,攒竹、瞳子髎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内,留针20~ 0分钟,以平肝补肾、活血明目。
主治:青盲、暴盲、云雾移睛等眼病。
活血明目内睛明,风池球后瞳子髎,攒竹肝俞肾俞穴,青盲暴盲疗效高。
十六、开窍聪耳方
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
手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耳区,不留针;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用平补平泻法,使耳区和上肢有酸胀感,留针20~ 0分钟,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
主治:耳鸣耳聋。
开窍聪耳头窍阴,风池百会与翳风,听宫支沟明补泻,耳鸣耳聋有奇功。
十七、通鼻开窍方
风池、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手法:风池用 烧山火 手法,使热感传到鼻腔或前额,不留针;上迎香点刺;上星、合谷、列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风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鼻渊,鼻塞流涕,不闻香臭。
通鼻开窍上迎香,风池上星合谷当,列缺穴处明补泻,鼻塞鼻渊可安康。
十八、顺气降逆方
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
手法:将针捋成弓形,弓背贴向喉咙,从天突向下压入1~1.5寸;膻中、冲门、内关、公孙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0分钟,以顺气降逆、通利咽喉。
主治:逆气上冲,,咽喉异物感等。
顺气降逆针天突,膻中冲门公孙穴,内关穴中明补泻,梅核逆气即可解。
十九、豁痰利咽方
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
手法:风府向下颏斜刺5分深左右,上廉泉向上直刺1寸左右,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舌根和咽喉传导,不留针;列缺向上斜刺,阳溪向太渊透刺,用泻法,使针感向上下传导;三阴交、照海用热补法,使针感上下传导,留针10~20分钟,以豁痰化湿、开窍利咽。
主治:中风瘫痪,顺口流涎,吞咽困难,水米不下。
豁痰利咽上廉泉,风府列缺阳溪边,三阴交与照海补,吞咽饮食不再难。
二十、开窍解语方
哑门、金津、玉液、合谷。
手法:哑门向下颏斜刺,使针感传到舌根,不留针;金津、玉液用金钩钓鱼法,不留针;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0分钟,使针感向口腔传导,以疏通经络、开窍解语。
主治:中风失语,舌强不语,音哑等。
开窍解语针哑门,金津玉液钓鱼针,合谷穴中平补泻,哑口不语效如神。
用于皮肤瘙痒、湿疹、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牛皮癣、 炎、鹅掌风、皮炎(过敏性、异位性、神经性、脂溢性皮炎)尿布湿疹、痤疮、白色糠疹和蚊虫盯咬引起的皮肤瘙痒。
消化不良有嗳气咋办室性早搏能发展成心绞痛吗
小儿脾胃虚弱用药

- 上一篇: 雌激素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 下一篇 夏季吃什么水果减肥
-
朱婷留洋收获不一样的幸福我已准备好回家了
2020-07-08
-
对叶林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6
-
办公族上火了应怎么办
2019-07-15
-
扳机指问题如何治
2019-07-15
-
孙政才会见王国强
2019-07-12
-
椴树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