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修身之道能平能静

中药方剂  2019年10月24日  浏览:4 次

  摘要:内心清静,自有远大。。静,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 修身养性是完善自我的第一步,也是成就大业的第一步。良好的修养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保障,也是人生有所成就的前提。圆满的人生和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的品行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快乐。

  曾子说过: 吾日当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要常常反思,反省,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修身是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修身之道:能平,能静。保持心情舒畅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有一颗平常之心,一颗淡泊名利之心。

  是人生的本源。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精神的修养,全是内心所要做的功夫。所谓治心之道,如惩忿室欲、静坐养心、平淡自守、改过迁善等等,都属于精神方面的修养。因而,精神修养必须按照静坐、平淡、改过进行。心静自然平和,平和和之后改进也能很好的进行。这三者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修身养性之道能平,就要与人为善。古人云: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一个平和的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永远怀着一颗上进之心。平和之人必为低调之人,不招人厌恶,不引祸端,即使有祸也能避过。

  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老子讲: 静为躁君,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人只有心静,才能去躁,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映出的月亮是完整的。心静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信息和能量。

  平和待人,谦而不欺,立身之本。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社会地位,谦虚做人的要求都是立身之根本。谦而不欺是一种低调的做人品格。谦是礼,不欺是果,与人为善但并不善被人所欺。

  平和谦虚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体现,只有尊重他人才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当然凡事皆有度,不夜郎自大也无需妄自菲薄,这两种做法都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不要过分谦虚,这样不仅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令人看清自己。

  孔子说:仁者静。老子说:致虚静,守静笃。静不仅是哲学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一种为人处世之道。静蕴含奥妙无穷的人生真谛和成功谋略。儒道释三家都强调静。儒家讲求修身,立志,治学皆以静为本;道家讲求平和冲淡;释家禅宗讲求静坐以静心。由此可见 静 是人生最高境界。

  《礼记 乐记》记载: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静是一种真实无妄、虚灵自然、无往无碍的境界,这种境界体现于道义,就是孟子的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体现于对生命的体验,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即可以表现为波澜壮阔,也可以表现为小桥流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老子说 上善若水 ,指的就是这种无所执着,顺物自然的状态。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静,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意思是真正的静是潜伏,是蕴积,是在安静的状态中积蓄一点生动的意念。就像是冬至,阴气殆尽,阳气初动,此时根正本固,是世间万物有待生长的一个起点,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个起点。心中守住这样的感觉,既安详,又充满生机,那才是君子守静的根本。

  安得静心有洞天。静源于心,心必有志。凝神而能气定,气定而能守静。善守静者,心宽似海,心明如镜,心坚如钢。当一个人心静如水时,其心犹如明镜一尘不染。面对世俗纷扰都能以平和之心对待。内心的平和宁静可以忽略外界纷繁复杂的局面,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纯与真。

  静能克浮躁,静能生智慧。世界喧嚣,人心浮躁,若要身心安稳,心中的多一一份平和,脚下的路便会开阔一寸,平和对待别人,解脱了自己;眼底的淡然多一些,生活中的美好就会多许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潜心修行,人生因淡然而清雅,生命因平和而博大。人生在世,如能富而不奢,达而不狂,挫而不躁,功而不骄,成而不怠,定会进入别有情境的一方洞天。

  1.高血压: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使用本品治疗也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变异性心绞痛: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合用。

微店网页版官网首页
小孩脾胃虚弱用药
微信小程序如何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