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至上到全力推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老
中药方剂 2020年06月22日 浏览:2 次
中国环境报 张黎 水华 通讯员 王明飞
中国的经济建设能否避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否实现双赢?“新辽沈战役”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经过5年多的治理改革、协调发展,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生机重现,实现了凤凰涅槃。
创模使老工业基地重新起飞
曾几何时,提到东北的工业城市,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高耸的烟囱,滚滚的黑烟”。为了摘掉这顶让东北老工业基地尴尬不已的“黑帽子”,东北各相关城市在实施经济振兴战略的同时,也在积极改造城市环境和面貌,倾力破解环境与发展的难题,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辽宁省沈阳市重工业比重大,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比较多,环境负担沉重。如何解决历史欠账?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沈阳市委、市政府总结过去,理清思路:老工业基地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由于过度依赖能源资源的消耗来拉动经济增长所致。要实现全面振兴,就要树立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的价值观,统筹兼顾“自然、经济、社会”这一复合系统的和谐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2002年年初,在众多质疑声和怀疑目光里,沈阳市以极大的决心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不仅要把环境治理好,而且还要把工业做大做强,做到两者并行不悖。
他们确定了 年行动计划。
沈阳老工业区是创模的瓶颈。铁西工业区作为一个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曾是沈阳市废气污染排放最严重的一角。沈阳市有48家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铁西区就有20家。2002年以后,沈阳市对城市区域布局重新整合,使区域功能重新定位:将铁西、张士两大工业区整合成为铁西新区,划分为工业区、商贸区和教育区。截至目前,铁西工业区搬迁了上千家企业,形成了更具活力的近海工业区和沈铁工业走廊。铁西工业区整体改造工程的成功,对完成沈阳市工业结构由重化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类产业升级,探索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实践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战略大调整,沈阳市的产业构成摒弃了过去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以沈阳冶炼厂、沈阳钢厂为首的污染大户的关停为标志,城区内已经全部退出钢铁、有色冶金、建材、造纸四大重污染行业,先后关停、搬迁了装备落后、污染严重、耗能高、效益低的企业500多家。 年间,有 200多根烟囱在沈阳依次倒下。推倒烟囱不只是改变能源结构的举措,更折射出沈阳对传统经济结构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割舍,以及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性对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12月 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发文,正式授予沈阳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到2008年年末,沈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07%,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5%,垃圾处理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 2 天,沈阳城乡整体环境也不断改善,尤其是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曾经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如今正在焕发勃勃生机。生态文明的曙光已在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冉冉升起。
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大庆,共和国石油长子。
这座城市自其诞生之日,就开始思索长远发展的问题——如果没有油,还有发展前景吗?大庆人是否能够续写发展辉煌?
1990年,江泽民同志来大庆视察,做出“未雨绸缪,考虑长远的发展问题”的指示,为大庆接续发展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1992年4月10日,以科技力量为支撑的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同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跻身全国5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经过16年发展,高新区现有企业2180家,已成为拉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龙头。
“大庆一次创业的辉煌主要靠的是资源开发和艰苦奋斗,二次创业要特别强化科技创新的理念,变资源型经济为创新型经济,走出一条创新持续发展之路。”大庆市市委书记韩学键标注出未来大庆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轨迹。
如今,大庆市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14家都是来帮国土局说情的,申报专利692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80余种。
大庆的下一个目标:锁定生态市建设。
“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建设生态大庆”是大庆经济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根据大庆的实际情况,生态市建设分三步走:到2010年,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5年,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任务,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到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建成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为此,大庆市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建成各类农业科技园区55个,绿色食品基地12个,全市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品牌达到1 2个。全市有16家企业被命名为绿色企业,有6家企业成为全省绿色企业标兵。
与此同时,生态旅游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国温泉之乡”是旅游形象定位,“石油文化、特色温泉、生态湿地”是三大主打品牌,大庆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截至目前,在国家生态市 9项指标中,大庆市已有22项达到国家标准。
大庆市自2001年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还先后获得“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殊荣。
推进城市转型谋求百姓福祉
再来看看 省“煤城”辽源的“华丽转身”。
2008年,国务院重新把 省辽源市确定为全国12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之一,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支持城市,这给辽源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此前,辽源确立了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设备制造、冶金建材和纺织袜业等产业层次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六大接续产业,并提出在推进经济转型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转型,目标是建设“山水林城四位一体”的新辽源,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花园城。
这无疑是辽源人民的福音。要知道,十几年前,人们都不敢穿白衬衣上街,“转悠一上午,衣服都是黑的。”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承载功能和品位,辽源筹集15亿元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42条主要街路同时新建和拓宽,总长度达170公里;人行步道硬化覆盖达20万平方米,面积超过前10年道路工程建设的总和;重新铺设和改造了电、热、供排水管、通信等设施,总长度超过200公里;1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全面开工;投资5800余万元对 座水库实施加固,有效解决和改善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辽源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为了把群山变绿、变美,这个市实施封山育林和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几年来,山上的植被得到了恢复和保护,狍子、野猪等一些多年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又回来了,甚至还见到了野生梅花鹿。
山青了,景美了,辽源展现出迷人的风姿。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城相依,成为辽源的城市特色。而一系列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使得沿河两岸美景顿现。
四面青山含黛,一泓碧水穿城。如今,“山水林城一体”的新辽源城市格局已基本形成。2008年,全市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70天,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来源:)
晋城白癜风汉森四磨汤不适用人群40岁前列腺增生怎么办
-
做个简单的药枕来消除困意
2019-07-16
-
安徽中医学院以学科建设促发展
2019-07-15
-
山胡萝卜栽培技术
2019-07-13
-
地灵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桑叶的炮制方法
2019-07-07
-
刺榆叶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