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诗歌的艺术

中药方剂  2020年04月05日  浏览:1 次

摘要:诗歌的艺术,表现在它的行为处理上,是停顿的艺术,也是离断的艺术。在视觉上能给读者带来画面的美感;在听觉上能给读者带来音律上抑扬顿挫的流动感,体验到韵律美;在语意上能给人以层出不穷的意象感,感受意境美。

一、《原来如此》 作者: 红尘烟雨

原来是一面镜子

镜子里有原来的模样

原来是一首诗

诗里有过去的诗行

原来是一幅画

画里有曾经的故事

原来是一份心情

心情有快乐也有忧伤

原来是一段时光

时光中有相逢与离伤

原来是,该想就得想,该忘就得忘

记住美好,忘却忧伤

珍惜真挚的情感

洗去没落的忧肠

暂停忙碌的生活

四下望一望

世界这么大,我要走两趟

去幸福的海港溜个弯

追寻惬意的暖阳

心灵靠了岸

才能仰望天空最美的衣裳

幸福时,1+1=2必须清楚

烦恼时,1+ =5难得糊涂

哦,记住了,原来如此

傻样

点评:月满西山

《原来如此》,这个题目十分明了,一定是有了豁然开朗的心境,有了恍然大悟的感悟,题目本身就蕴含着极深的禅意。这样醒目的题目,自然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因为读者势必会想,是什么东西“原来如此”啊?诗人会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感悟呢?读者要想探究出个所以然来,那就非得读下去不可了。

优点:题目新颖。此其一。

首节:“原来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有原来的模样。”

表面看写的是镜子。镜子不会说谎,只会诚实的反射成像出你的本来面目。不会带有丝毫的感 彩。而观看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则是取决于照镜子人自己的心理活动,绝对不是镜子决定了你的喜怒哀乐。因此诗人说“镜子里有原来的模样。”这本是事实,也不是诗人自己独有的发现,是大众化的认识,是大家的经验,但是一经写进诗中就是作者自己的发现了。大家自然会心安理得的接受诗人的观点,初步取得了读者的认同,但还是不能够引发读者惊诧的。不过要注意,“原来的模样”中的“原来”一词的隐含意义。“人之初,性本善。”原来的自己都是善良的,至于后来,那就会“性相近,习相远”了。难道你不想看看后来的作者是啥样的人了吗?所以嘛,只有继续往下看。

首节,淡笔起势,深蕴哲思。诚实与诚信是天赋的,为什么后天的人却缺失了呢?不能不引人思考。

第二节。“原来是一首诗,诗里有过去的诗行。”

原来是一首诗,说明作者是诗人,喜欢用写诗的形式记录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是过去时的,因此是过去的诗行。而这过去了的诗行,就不是大众化的了,是诗人个人的经验和情感。个人的经验到底是何样的诗行?诗人并没有展开详细描述,相信每个读者都会自动添加想象来丰富那些诗行的具体含义的。联想是读者的权利,也是读者的义务。没有联想,那不是会读诗的人。只要会读诗,就会初步进入了作者的意象之中,跟着作者的思维、意识走下去。此节,是作者设计牵着读者,必须去了解诗人的过去。这也就自然过渡到了下一小节。使节与节之间,有机联系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使一首诗象一束花枝,由枝条串联着,节节有花开。因为诗是最精致的文字组合,是富有美的享受的艺术门类,说到诗,毋庸置疑,一定是美的。这也是在歌颂过去的岁月,纪念逝去的青春。

第三节。“原来是一幅画,画里有曾经的故事。”

由镜子,到诗,再到画,意象逐渐叠加,积累。但作者的情感似乎还没有直接表现出来。镜子是无情感的,甚至触摸到还会是凉的;诗却是有情感的,令人浮想联翩的;画自然是美丽的,会给人美的享受的。而画里故事究竟如何?也是未知数。喜剧,悲剧,还是悲喜剧?不知道。还是要读者自己来思考的。按照美学原则,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绘画,最终呈现出来都是美。因此,可以推断出画里的故事,其实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自然也是美好的故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镌刻在了灵魂深处的。

第四节。”原来是一份心情,心情有快乐也有忧伤。”

至此,诗人才开始直接抒发情感。心情有好有坏,这是毋庸置疑的。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总是万里无云月正中的佳境。那么到底还会有什么值得喜悦或悲伤的呢?请看下一节。

本节自然过渡到下一节,是诗人高超的手法。

第五节。“原来是一段时光,时光中有相逢与离殇”。

原作是“离伤”改了一下。伤与第四节重复了。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的时光组成的。这时光或短或长,一刻,一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数年。总会有相逢的喜悦,醉酒离殇的烦恼。进一步补充深化了第四节。

这五个小节,意象叠加,情感反差。较好的为揭示“原来如此”的主题,作了充分的铺垫。

——优点:此其二。

第六节。来了一个经验式的小节。“原来是,该想就得想,该忘就得忘。”

这样直抒胸臆,就显得合情合理。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就顺理成章了。这里的小议论,引出了下一节的长篇大论。

第七节。之所以说第七节是长篇大论,是相对于前几节而言的。我个人认为,作者还可以秉承前面几节的风格,将最后一节精简压缩,忍痛割 爱,删除一些不够灵动的诗行,使之更加完美。因为多余了这些诗句,反而削弱了整首诗的艺术效果。结句“哦,记住了,原来如此。

/傻样!”充满了诙谐戏虐的成分,同时也是充满了爱的含义。这里的“傻”不是贬义的。而是带着作者浓厚的欣赏色彩的。对未知的东西,人们普遍表现出来的是迷茫的“傻”样。而一旦豁然明了了“原来如此”之后的傻样,自然就是可爱的了。而前面的“幸福时,1+1=2必须清楚/烦恼时,1+ =5难得糊涂”,对幸福我们必须清楚,要活得明白;对于纷争,我们难得糊涂,何必事事较真呢。这些明智的决策,是“傻”吗?自然不是的。即使作者承认“傻”,也是大智若愚而已。何以见得呢?“记住美好,忘记忧伤”吧!因为天空里有你待穿的最美衣裳。那就赶快出发吧!

个人见解,难免出谬论,敬待作者及方家批评斧正。

二、《今夜,月凝霜》 作者:陌上阡尘

黄昏,残阳如血

风来过

穿过地平线的呼吸

谁用飘逝的云朵织成被

遥寄天国

温存那一根发簪

不再刺骨的寒

月来了,路过星的眸子

拖着长长的裙摆

幽幽前行

谁用翻滚的麦浪折叠成念

守望苍穹

读懂天河的深邃

夜醉了,更声惊慌失措

那一船渔火载满霜白

渐行渐远

谁用竹篙蘸满一地月色

勾勒乌篷船

把相思化作一江春水

泛滥成灾

月走了,夜安睡

十里桃花拖着带血的伤口

嘤嘤抽噎

谁用丝帕写满一厥词

系在风里

安抚桃花

今夜不再哭泣

点评:月满西山

月是离殇的化身。月也是诗人借以抒发乡情、倾诉相思的对象。千里共婵娟,凄美了古今无数多情男女。李白举杯邀月饮,浪漫至极;《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无奈至极。

云南大理流传着这样一幅对联: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横批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是诗人反复吟咏的对象,尤其是其中的月,诗人更是前仆后继,络绎不绝的咏之歌之,情歌妙曲不绝于耳。

题目:《今夜,月凝霜》点明了时间,划定了背景气氛,决定了抒情主旋律。

请看第一节:

黄昏,残阳如血

风来过

穿过地平线的呼吸

谁用飘逝的云朵织成被

遥寄天国

温存那一根发簪

不再刺骨的寒

首节。黄昏,交代时间。残阳如血,烘托渲染气氛。风来过,但风是无法扑捉住的,风来过,其实是在暗示人没来过。为什么是穿过地平线的呼吸呢?风是没有生命的,利用风声通感人的呼吸声,而且是穿过地平线的呼吸声,说明人隔离的遥远,为什么遥远?是因为在天国啊。谁用飘逝的云朵织成被?这疑问,毫无疑问是有答案的。当是作者向天国寄出的哀思。也还是他自天国寄来的安慰!温存那一根发髻,还是渴望温存这一根发髻,不再刺骨的寒?此节采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想象奇特,饱含深情,一幅黄昏暮晚图立现。一位思妇形象呼之欲出,如在目前。温存与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温存是过往,寒在今朝。主人公看到残阳,看到云,感觉是从天国寄回了先生的温暖,联想能力超乎想象,用以歌颂爱情的唯美与可贵,传达出了了失去亲人后的无限哀愁与极度痛苦。真才会首先感动自己,然后去感动读者。所以说,情感真挚,是诗歌的首要要素。

第二节——

月来了,路过星的眸子

拖着长长的裙摆

幽幽前行

谁用翻滚的麦浪折叠成念

守望苍穹

读懂天河的深邃

第一节,主人公想象着有温暖的信息到来,结果呢?月是情感的化身。“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结果是“月来了”,拖着长长的裙摆,从繁星眼前经过,幽幽前行。因为每一颗星都代表着一颗灵魂,星海比人海还要宽阔数亿光年,仿佛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却是无法重逢,月只好是幽灵一样,是人的灵魂的化身,幽幽前行。幽幽,写得是何其寂寥与无奈啊!是女人相思的意象,繁星不懂人间的悲欢离合,只会露出笑脸,这笑脸反衬得人的悲愁更加成了切肤之痛。用麦浪比喻思念,十分新颖;天河的深邃,比喻出人类阴阳两隔的遥远与无奈。这一节,用月、星、麦浪、天河这几个意象,架构出一幅思念无边的浪漫图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的手段,使得诗味浓郁,寄托深远。

第三节——

夜醉了,更声惊慌失措

那一船渔火载满霜白

渐行渐远

谁用竹篙蘸满一地月色

勾勒乌篷船

把相思化作一江春水

泛滥成灾

夜色似乎是醉了,惊慌失措了。实际上象征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诗中主人公的心理无所适从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吧?!晚归的渔船渔火尚燃,月色已经凝成满地白霜。一杆竹篙推波逐浪,令一江春水泛滥成灾。“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天上人间啊!君在天上,妻在人间。岂是杜鹃一声泣血就能“哥哥归来”的呢!月色凝霜,乌篷船行远,一江春水 这些典型意象的合理组合,较形象的映衬出了主人公不尽的哀愁。作者化用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不露斧凿痕迹,彰显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最后一节——

月走了,夜安睡

十里桃花拖着带血的伤口

嘤嘤抽噎

谁用丝帕写满一厥词

系在风里

安抚桃花

今夜不再哭泣

夜色更深。连月都不见了。夜也安睡了。在这样死寂的夜色里,夜可以睡,月可以回家休息,唯独主人公还没有睡,还在流泪不止。你看,“桃花拖着带血的伤口,嘤嘤抽噎”。桃花是美人的代名词。是代指佳人的。是作者自己在丝帕上写满了一阕词,想系在风里,安抚桃花,不再哭泣。这哪里是安抚桃花啊,分明是在安抚自己。“谁?”疑问代词,更加确指了作者自己。逝者如斯夫,生者何以已。劝慰自己,不再哭泣。实际上是悲到极致的无可奈何之举。但又不得不强颜欢笑,读吧三思,真是能痛彻读者的心肺。

这是一首具有浓重的象征色彩的抒情诗。结满愁怨的主人公,寂寥惆怅,却又显得高洁风雅。不再哭泣,不是无情无义了,而是更加阳光明媚的活着,为了心爱的人,快乐的生活下去,更加显得主人公有情有义了。这也是反笔来写,自己哀思的浓重。

诗写出来是要面对读者的,不只是日记而已。创作一首诗,一定要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然后依据想要表达的中心,去筛选素材,量体裁衣,才会写出好的作品。

这首诗,赋象新颖大胆,取象具有典型性,不隔景,不重复。整体叠加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十分精彩。作者在冷淡忧郁的氛围中,抒发出了浓厚的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我折服于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能力,谋篇布局的高超技巧。故此向大家推介,很值得效仿学习。

个人观点,定有谬误,敬请作者及方家不吝赐教!

结合上面两首现代诗,说说现代诗歌的离断方式。

诗歌内部语意的离断,在现代诗中主要有三个表现方式。

第一个方式:意断形连

古典诗词中是意断形连的。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我用破折号给断开了三个意象,因为诗人的诗思本身是断续的。

实际上却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形连的。其意断的表现只能是在朗读时语音上的拖慢或停顿。

这种离断只能靠听觉(声音)感知而不能靠视觉(眼睛)来感知。古典诗词都是意断形连的。但是现代诗有意断形连的,也有意断形断的。

比如红尘烟雨的诗句:

“去幸福的海港溜个弯”,“ 去——幸福的海港——溜个弯”(意断形连)

“才能仰望天空最美的衣裳”,“ 才能仰望天空——最美的衣裳”。 (意断形连)

“哦,记住了,原来如此”(意断形断)

再比如陌上阡尘的诗句:

“十里桃花拖着带血的伤口”,“ 十里桃花——拖着带血的——伤口” (意断形连)

“月走了,夜安睡” (意断形连)

第二个方式,是用逗号或句号离断。如上面列举的诗句。

“哦,记住了,原来如此”(意断形断)

共 572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此篇作品赏析是江山雨墨社团,古韵诗歌讲师月满西山老师针对《原来如此》和《今夜,月凝霜》两首现代诗歌进行的精彩点评和建议。老师先对第一首诗歌进行了分析,《原来如此》,这个题目十分明了,一定是有了豁然开朗的心境,有了恍然大悟的感悟,题目本身就蕴含着极深的禅意。这样醒目的题目,自然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原来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有原来的模样。”表面看写的是镜子。镜子不会说谎,只会诚实的反射成像出你的本来面目。不会带有丝毫的感 彩。而观看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则是取决于照镜子人自己的心理活动,绝对不是镜子决定了你的喜怒哀乐。“原来是一首诗,诗里有过去的诗行。”原来是一首诗,说明作者是诗人,喜欢用写诗的形式记录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是过去时的,因此是过去的诗行。而这过去了的诗行,就不是大众化的了,是诗人个人的经验和情感。“原来是一幅画,画里有曾经的故事。”由镜子,到诗,再到画,意象逐渐叠加,积累。但作者的情感似乎还没有直接表现出来。“原来是一份心情,心情有快乐也有忧伤。”至此,诗人才开始直接抒发情感。心情有好有坏,这是毋庸置疑的,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原来是一段时光,时光中有相逢与离殇”。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的时光组成的。这时光或短或长,总会有相逢的喜悦,醉酒离殇的烦恼。然后是一个经验式的小节,“原来是,该想就得想,该忘就得忘。”这样直抒胸臆,就显得合情合理。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就顺理成章了。最后,第七节是长篇大论。“我”个人认为,作者还可以秉承前面几节的风格,将最后一节精简压缩,忍痛割爱,删除一些不够灵动的诗行,使之更加完美。老师继续分析第二首诗歌,《今夜,月凝霜》,点明了时间,划定了背景气氛,决定了抒情主旋律。作者向天国寄出哀思,还是他自天国寄来的安慰!此节采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想象奇特,饱含深情,一幅黄昏暮晚图立现。一位思妇形象呼之欲出,如在目前。温存与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人公看到残阳,看到云,感觉是从天国寄回了先生的温暖,联想能力超乎想象,用以歌颂爱情的唯美与可贵,传达出了失去亲人后的无限哀愁与极度痛苦。情感真挚,是诗歌的首要要素。诗人用麦浪比喻思念,十分新颖;天河的深邃,比喻出人类阴阳两隔的遥远与无奈。这一节,用月、星、麦浪、天河这几个意象,架构出一幅思念无边的浪漫图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的手段,使得诗味浓郁,寄托深远。月色凝霜,乌篷船行远,一江春水 这些典型意象的合理组合,较形象的映衬出了主人公不尽的哀愁。作者化用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不露斧凿痕迹,彰显了深厚的文字功底。桃花是美人的代名词,是代指佳人的。“谁?”疑问代词,更加确指了作者自己。逝者如斯夫,生者何以已。劝慰自己,不再哭泣。实际上是悲到极致的无可奈何之举。这首诗,赋象新颖大胆,取象具有典型性,不隔景,不重复。整体叠加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十分精彩。作者在冷淡忧郁的氛围中,抒发出了浓厚的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有着驾驭语言的娴熟能力,谋篇布局的高超技巧。故此向大家推介,很值得效仿学习。老师心思细腻,总结细致,点评到位,看问题深入,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相信这篇赏析会使爱好诗歌的读者受益匪浅!佳作推荐品读!感谢月满西山老师的用心点评!感谢您赐稿雨墨梦乡,遥祝您写作愉快!【编辑:寒璃瑟音】

1 楼 文友: 2015-11-25 16:1 : 2 拜读老师佳作!期待您更多精彩! 多愁善感,好弾秦筝,时刻都在穿越的“久”千岁。

回复1 楼 文友: 2015-12-01 17: 5:12 一直忙,未能及时回复,见谅!感谢鼓励!问好!

2 楼 文友: 2015-11-25 17:0 :08 拜读月满西山老师对红尘烟雨拙作《原来如此》的赏析与全面细致点评雅正,受益匪浅,特别感动!感谢老师对红尘烟雨的良苦用心,您的点评及其精准到位。在以后诗歌写作中还请您继续多多指教,希望能够在您的指导下迅速提高写作水平!红尘烟雨在此谢过月满西山老师,祝您快乐健康,寄安!

回复2 楼 文友: 2015-12-01 17: 7:47 谢谢你的大度,赞赏你的境界!我斗胆妄评佳作,不当之处还请斧正!远握问好!

 楼 文友: 2015-11-25 19:08:28 寒冰拜读佳作,遥祝写作愉快 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寒冰若水天涯梦,伴你万世渡轮回。

回复  楼 文友: 2015-12-01 17: 9:01 谢谢贤弟留评鼓励,敬茶!

4 楼 文友: 2015-11-25 20:26:0 感谢西山老师对我拙作《今夜,月凝霜》一文的精辟解析。您的勉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我的世界,有你路过就好!

回复4 楼 文友: 2015-12-01 17:40:16 不当之处还望兄弟海涵!问好!

5 楼 文友: 2015-11-25 20: 2:0 我们平凡的文字通过西山老师的解析,把我的内心世界的孤寂与思念抒写得淋漓尽致。雨墨有您是雨墨人之幸! 我的世界,有你路过就好!

回复5 楼 文友: 2015-12-01 17:4 : 4 能与雨墨的朋友相处,我是倍感荣幸的!

6 楼 文友: 2015-11-26 08:49:55 两首诗写得好,评析更精彩,学习了!

回复6 楼 文友: 2015-12-01 17:41:17 谢谢你的鼓励,问好!

7 楼 文友: 2015-11-26 16:57:24 欣赏陶醉于俩首美诗,并钦服于月满西山老师的精美到位的解析,受益匪浅!。

回复7 楼 文友: 2015-12-01 17:42:24 谢谢你的赞誉,受之惶恐啊!遥握,问好!

8 楼 文友: 2016-0 -2 14: 4:45 在墨香的世界书写云淡风轻,在文字的海洋过尽千帆,婉约的文字激起浪花朵朵。作者内心细腻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在文字之中。寒冰拜读老师佳作,遥祝写作愉快。 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寒冰若水天涯梦,伴你万世渡轮回。血糖正常值对照表患有心肌梗死女性能服用通心络吗治疗盆腔炎吃什么药

呼和浩特牛皮癣医院哪家治得好
腰膝酸痛是什么原因
什么产品补钙效果好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