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身上这三经,每天敲敲,从头到脚都舒服!

中医保健  2019年08月10日  浏览:2 次

摘要:大肠经还有一条分支,向上经颈部至面部,在鼻子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请关注公众号针灸刮痧拔罐刺血,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因此,头面部的病症与这条经络“息息相关”。 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经络就像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联系着各大脏腑、沟通气血。

在我们身上有三条非常重要的经络,每天敲一敲

心包经:保护心脏

中医认为,心包是心脏的护卫,能 替主挡邪 ,凡是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要从心包经入手解决。

心包经的走向是从心脏出发,经过腋窝,沿手臂内侧的正中线到达指尖,途中有天池、极泉、内关、劳宫等穴位。

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和手腕内侧的内关穴,都是心脏保护穴。

心绞痛或心梗发作时,弹拨极泉穴,有增加心脏供血的效果;按揉内关穴,也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如果适当地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

方法: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

大肠经:增强阳气、祛除火气

手阳明大肠经简称大肠经,起于食指外侧末端,经过手背沿手臂外侧上行至肩部,转向后与督脉在颈后相会。

再转向前一路下行,经过胸腔、腹腔,最后进入大肠。

大肠经还有一条分支,向上经颈部至面部,在鼻子两侧与足阳明胃经相接。请关注公众号刮痧刺血,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因此,头面部的病症与这条经络 息息相关 。

《灵枢 经脉》记载 大肠手阳明之脉主津液所生病者 ,如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

认为它是一条气血很旺的经络,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大肠经主要的日常保健穴位是合谷穴和曲池穴。

1.合谷穴:充补气血

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合谷穴是大肠经原穴,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

方法:用对侧拇指按揉或用三个手指捏住合谷穴处皮肤,以感到酸胀且能够忍受为宜。

2.曲池穴:排毒减压

曲池穴是大肠经合穴,为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穴,也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

曲池穴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密切关联,因为人体日常排泄体内废物都是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按压曲池穴,可以排毒减压。

方法:用拇指略微用力按压,以略感疼痛为基准,按住5秒后松开,双替互按 -5分钟。

胃经:保护 后天之本

足阳明胃经简称 胃经 ,它上下贯穿人体,每侧共有45个穴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

实际应用中,我们了解得更多是它的分支,这条经络沿喉咙向下后行走至大椎穴,接着折向进入胸腹腔。

接着下行至大腿前侧,一直下行至足背和脚趾。

中医认为, 胃为后天之本 ,日常的饮食营养都是靠胃来供应,胃的功能是否正常,影响着全身健康。

因此,胃经的功能主治也以 消化 为主,对胃肠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头面、目、鼻、口、齿等部位的病症都有良好的功效。

其主要的保健穴位有天枢和足三里。

1.天枢穴:防治胃肠病

天枢穴位于身体的中点,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都要经过这里。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方法:只需将两手拇指顶在天枢穴位置,然后做轮转,持续 ~5分钟,坚持揉按便能起到好的养生效果。

2.足三里:全能穴

足三里是个 明星穴位 ,它是强身健体的大穴, 三里 即理上、理中、理下之意。

经常按摩可使胃肠蠕动有力,帮助调节和改善整体的免疫功能。

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1.哮喘:本品适用于需要联合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的哮喘病人的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按需”使用短效β2一受体激动剂不能很好地控制症状的患者,或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症状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针对患有COPD(FEV1≤预计正常值的50%)和伴有病情反复发作恶化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些患者尽管长期规范的使用长效的支气管扩

小儿积食什么原因

宝宝积食该吃什么药

宝宝鼻塞打喷嚏流鼻涕

治疗内痔的好方法

痔疮会自己好吗

痔疮是什么样子的

甘肃整形美容专科医院哪好
吉林专治癫痫病哪家医院好
南宁专科医院治牛皮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