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拳”论与“尺寸”架
药膳食疗 2019年07月27日 浏览:7 次
摘要:修炼达到一定程度时则着势相连,神气贯串,动作协调,内外一致,即可依据“耍拳”公式去练习。从起势到收势,势与意合,按照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及腿法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 清末武术家、和式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l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 太极拳用功之为 耍拳 ,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 耍拳 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 耍 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 招熟 到 懂劲 进而 阶及神明 状态的途径。
和式太极拳编排是依据人体结构理论为指导,以自然为原则。拳架与、易理理法相一致。
和式太极拳的拳架功理,圆活紧凑,进退开合都求阴阳相济。和式太极拳根据 有诸内,必形诸外 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和式太极拳注重心法,是意念的修炼。
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
和兆元先生为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和式太极拳 耍拳 的公式: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以中正平圆为用功方法。我们指出了 耍拳 理论的原理和公式,是否就可以进入 耍拳 状态了呢?不是,要想进入 耍拳 状态还必须明白和式太极拳的 尺寸 。
尺寸 即标准、规则之意,习练和氏太极拳必须明尺寸、懂规矩,小到手、眼、身、法、步,大到左、右、顾、盼、定,均是由尺及寸,渐入分毫,规矩要求细致入微: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提高拳艺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修炼和式太极拳需要循序渐进地去练习。那么什么是 序 呢?
1.懂规矩、明 尺寸 、是能够开始 耍拳 阶段的首要条件。
耍拳 固然要自然、随意、轻柔圆活,如果习拳之初就去自然、随意、轻柔圆活那么就坏了!如此如同瞎汉行夜路,非但无益,实则有害咽为自然、随意、轻柔圆活、刚柔相济是功成以后的表现。
学拳之初需要守规矩、懂 尺寸 、分层次,耍拳是明规矩、懂 尺寸 、到达一定层次之后的要求,和式太极拳又名 尺寸架 ,尺寸即规矩。拳架对手、眼、身、法、步、三节、四梢等要求极为严格。如对于肘:沉肩坠肘合而为用,肘向外翻起上抬俗称卖肘,为病。肘关节主要活动范围是曲伸运动,肘曲则臂成圆弧形,即弓形。肘不可过曲,过曲不圆;亦不可过直,过直少夹;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肘关节曲伸自然,伸则气达手指,曲则气贯肘尖。在技击中肘要曲使,有迎面肘、穿心肘、搬拦肘、七寸肘等。肘还有一
个重要作用是护肋,沉肘伏肋,肘要轻贴两肋,但不可过紧,否则会影响手臂灵活运用。行功走架拳架规矩、姿势正确,有利于提高行功效果,使气血、经络阴阳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严格规范锻炼,从而达到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自然而然却合乎法度,久而久之上升到一定层次时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考虑 耍拳 问题。
2.懂阴阳,明神意是进入耍拳阶段的重要前提。
易理 与 太极图 的动与静,阴与阳转化是和式太极拳创立的理论基础。练习时开合、起落、收放、屈伸、进退、攻守,变化多端,妙趣无穷!上、外、前、呼、刚、发、开、实、往为阳,下、内、后、吸、柔、收、合、虚为阴。手、眼、身、法、步一动皆有阴阳,阴阳已生,刚柔即现,阳刚与阴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制约、转化,是互根关系。拳法柔中有刚,刚中有柔,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孤阳不生,孤阴不存。行工走架从纯虚或纯实发展为虚实结合,推手、打拳则阴阳相济,运用自如,可应对一切外来攻击。即所谓: 端庄舒展、悠闲自然、立身中正、支撑八面、晓阴明阳、似轮走圆,柔劲似女、坚硬如刚、刚柔相济、百骸浑然、顺缠逆封、如环无端。 和式太极拳每一着势都是身体各部阴阳互相变易的运动,拳架动作遵循阴阳变化规律,获得动态平衡。练拳时做到这种动态平衡,则背丝扣俱备。在内表现为气血畅通,充沛,在外表现为动作协调,周身一家,处处分清阴阳,懂得阴阳变化规律是太极拳懂劲的基础。太极拳 内劲 是在一定功夫基础上在意念的导动下,动作连贯缠绵,似轮走圆,反复辗转,屈伸开合,自然交替形成的弹簧劲。因此要求练太极者自始至终保持思想集中,动作规矩娴熟后,将意念转到对劲力的想象上来。练拳之始按外形要求站好,保持心中一无所思,一无所有,达到恬淡虚无静若止水之境界,朦朦胧胧,穆穆惶惶如混沌无极之状况。以意行气,将意念与劲力相配合,动作缓急、张弛有度,随心所欲。正如和庆喜所云: 太极亦称心意拳,开合屈伸软绵绵,缠绕回旋如抽丝,天君合意令辗旋,身动足随总从心,会神聚精功理真 。不知阴阳,不明神意,则练拳难明就里,动作劲力会过纵、过横、重心易失,阴阳偏离。在内表现为气滞不畅,在外则形体不顺,周身难以相随,则不能说懂太极, 耍拳 更无从谈起1
. 耍拳 必须明辨大与小、舒展与紧凑的误区。
初学和式太极拳时要尽量把拳架姿势放大,步子拉开,身桩下低,关节放松。此阶段动作要慢,注重姿势端正,动作正确,柔筋掰骨的锻炼。日日研进,日积月累,动作由僵滞到松柔,从散乱到初步协调,速度要适当加快,此阶段一般4-6分钟一套拳,要注重耐力、速度的加强。尤其应该注重外形带内动,周身顺遂,着势圆活。然后快而复慢,拳架结合理论逐步达到轻灵圆活,中正松柔,阴阳相济,顺遂自然,以内达外,内外合一,浑身皆圈而不见圈的高级状态。若体质与年龄允许,架式不可过早过于收小。拳理虽有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之说,但不可误解为拳架小就紧凑。紧凑是拳架练到高层次时的间架结构圆转无问。拳架能练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此时大也紧凑,小也紧凑。 耍拳 之道,贵在自然,遵循生理特点,所谓能大能小,能快能慢,才可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此才是 耍拳 所修炼和追求的结果。
4. 耍拳 阶及 神明 ,必须克服 撇、停、流水 之弊病。
修炼达到一定程度时则着势相连,神气贯串,动作协调,内外一致,即可依据 耍拳 公式去练习。从起势到收势,势与意合,按照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及腿法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着着得机得势,敏捷灵活,衔接贯穿,十分圆满,在神气充沛、意念顺流、每个动作似乎可以终止之际,立即开始下一招式,相承相传,使拳路变化似止非止,停而非停,周而复始,连绵不绝,但是这一阶段需革除 撇、停、流水 之病。 撇、停 是每一动作,一侧动而另一侧不动为 撇 ,脚之弊病与手相同。不到成势时止住将劲打断是 停 ,犯此病实属阴阳离决,劲不相连,终无效用。拳势一混做过去谓 流水 ,为病。着势不清,技法不明,必致劲无从发出, 撇、停、流水 之病是太极拳修炼中极容易出现的问题,许多人多年演练一无所成,皆有此原因。因此在 耍拳 公式指导下,着着势势走起来稳、腻、圆、活贯穿套路始终,招式承接之时,必须考虑手、足、身三者如何得机得势。弄清拳架来龙去脉,掌握机关,自然灵活转变,自可达成 耍拳 之目的,阶及神明。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儿童湿疹易得哮喘
脉络舒通丸的效果
缺钙会不会引起腰酸
微店店铺
微店如何装修店铺
门店小程序如何开发
云南治妇科专科医院长沙好的牛皮癣医院
广东好的专科医院治疗妇科

- 上一篇: 私密处颜色深,因为性经验丰富?
- 下一篇 推荐!冬季吃对9种蔬菜不得病
-
小铜锤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3
-
卫生部公布乳品安全新国家标准
2019-07-13
-
瓜类蔬菜有哪些养生功效呢
2019-07-13
-
按摩治颈椎病效果如何
2019-07-11
-
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手淫
2019-07-05
-
大蝎子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1